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8篇
  免费   1912篇
  国内免费   2303篇
航空   7237篇
航天技术   3377篇
综合类   2150篇
航天   378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860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1002篇
  2008年   914篇
  2007年   862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630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604篇
  1998年   580篇
  1997年   467篇
  1996年   430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379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31.
通过对二维压气机叶栅叶片表面附面层流态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来流马赫数和冲角下,叶片表面层流附面层向紊流附面层的转捩过程,转捩区域的大小等。归纳分析了部分来流条件对转捩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来流马赫数和冲角对转捩起始点和结束点的位置,即转捩所占区域的大小有重要影响。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不仅为进一步从机理上深刻认识来流条件对叶片表面附面层流态的影响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对今后指导叶片表面附面层流态模似实验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2.
民用通风机气动设计新特点及设计方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一种新型高性能矿用局部通风机的设计、制造及试验全过程的综述,展现了新的先进设计体系在民用通风机上的成功运用,其研制特点是:(1)在叶片气动设计中为了降低叶根及叶尖区二次流损失,采用可控涡扭向规律设计,样机实测的高性能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2)在设计方法中采用较精确的数值反验算,获取最优设计方案,大大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并缩短了设计试制周期。   相似文献   
833.
分析了航空发动机混合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引入结构奇异值μ综合法,研究了结构参数和非结构参数混合摄动下的鲁棒H∞输出反馈控制;对航空发动机不确定性系统设计的控制器在双转子涡喷发动机气动热力学非线性模型上。   相似文献   
834.
等离子喷涂熔滴扁平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 P H O E N I C S 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结合 Marker_ And_ Cell 技术,模拟研究了等离子喷涂熔滴碰撞基体后的扁平过程。结果表明,熔滴沿基体表面的最大铺展速度主要和碰撞速度有关;初始碰撞压力与熔滴的密度及碰撞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熔滴的扁平率随熔滴的密度和碰撞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35.
建立了喷管潜入段二维两相冷流实验设备,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清晰地显示了在潜入喷管进口背壁凹区旋涡的产生、稳定、消失,以及粒子的冲刷、粘贴、脱落、沉积等反复作用的复杂现象,它们与流动的雷诺数、粒子的含量和尺寸、潜入喷管进口处的形状和潜入深度、背壁型面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36.
翼型的气动最优化设计方法和反设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数值优化方法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相结合,形成两种跨声速翼型的气动设计方法,即:最优化方法和反设计方法.采用求解Euler方程的有限体积法计算流场,通过结合优化算法,从正反两个方向对跨声速翼型进行气动优化设计.实例证明它们是翼型气动设计的有效方法,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7.
锡青铜与钢的扩散连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QSn4-4-2.5锡青铜与45^#钢的扩散连接,以及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锡青铜与钢扩散连接的最佳工艺参数:连接温度T=820℃-850℃,连接压力P=1.0MPa-2.0MPa,连接时间t=20min,接头抗拉强度可达180Ma以上,并运用金相,扫描电镜对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838.
由分块矩阵的奇异值不等式关系,给出了初猜值γ0、λ0的对半求解法,在此基础上直接给出带参数的Riccati方程迭代求解法。用此方法对涡喷发动机不确定性系统设计控制器并在发动机气动热务学非线性模型上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取得满意的鲁棒性能,抗干扰性能和伺服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839.
简述推力矢量技术的作用,建立了带三轴推力矢量飞机的起飞滑跑段运动方程,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推力矢量的偏转大小对起飞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推力矢量偏转下飞机起飞性能的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力控制可以明显提高飞机的起飞性能。  相似文献   
840.
CMEs have been observed for over 30 year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instruments. It is now possible to derive detailed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CME morphology, velocity, acceleration and mass. Flares associated with CMEs are observed in X-rays, and several different radio signatures are also seen. Optical and UV spectra of CMEs both on the disk and at the limb provide velocities along the line of sight and diagnostics for temperature, density and composition. From the vast quantity of data we attempt to synthesize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f the properties of CMEs, along with some specific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that illuminate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ccurring during CME eruption. These include the common three-part structures of CMEs, which is generally attributed to compressed material at the leading edge, a low-density magnetic bubble and dense prominence gas. Signatures of shock waves are seen, but the location of these shocks relative to the other structures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at the heights where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are produced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MEs, Moreton waves, EIT waves, and EUV dimming are also cloudy.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CMEs and flares suggests that magnetic reconn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ME eruption and evolution. We discuss the evidence for reconnection in current sheets from white-light, X-ray, radio and UV observations.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requirements for future instrumentation that might answer the outstanding questions and the opportunities that new space-based and ground-based observatories will provid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