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211篇
航空   1245篇
航天技术   280篇
综合类   125篇
航天   5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 of space-borne rigid antenna reflector made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 skins with aluminum honeycomb sandwich (SAHS) structure, a new type of full CFRP skin plus rib (SPR) structure ring-focused parabolic surface antenna reflector with the size of 2.5 m 1.9 m is design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original caliber, surface type, and interface remain unchange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are designed and controlled.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 stiffness, lightweight, and easy to form, a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and optimize the layout of the rib, the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the rib, the size of the rib, and the matching of the size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s) of the rib and the skin. Second, two structures are prepared by the autoclave molding process. Third, the weight and the surface precision root mean square (RMS) value a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the SPR structure is 142.2 Hz, which is 3.5 Hz higher;the number of the new structural parts is reduced by 40%, and the forming process is greatly simplified.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new structure is 11.9 kg, lighter 42.5%, indicating that the weight loss is obvious. The RMS value is 0.15 mm, which is slightly lower 0.01 mm but satisfies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 not greater than 0.3 mm. It is proved that the SPR structure reflector is a superior structure of the lightweight spaceborne antenna reflector.  相似文献   
902.
李红金  李鲲  苏锋 《直升机技术》2013,(3):57-60,71
适应精细化预报的发展趋势,设计并发展了能对我国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深加工处理的诊断分析模块。该模块能在常规数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制作直升机飞行气象保障专用参数产品。文中介绍了该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并结合主要产品,分析了其在业务保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3.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鞘套包覆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发展了超高速飞行器及其等离子体鞘套RCS特性并行计算软件。采用发展的软件完成了超高速开槽钝锥后向远区时域特性和0°入射角附近的电磁散射截面积(RCS)的计算分析,并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气动物理靶上进行了超高速开槽钝锥体的RCS验证试验。研究表明:在钝锥体表面开环槽并填充透波性能良好的介质材料相当于在钝锥体表面人为地增加了一个散射中心;在低频区和谐振区,开槽后钝锥体的RCS在原值周围变化,而在高频区,钝锥体的RCS在0°入射角附近很宽的范围内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04.
高超侧压进气道溢流方案的改进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高超侧压进气道的性能,通过在其侧板上方添加盖板与在底板开槽的方式对其溢流方案进行了改进.对原型与改型进气道进行了来流Ma =4 ~7流场的数值模拟,并对两进气道进行了Ma =4时不同攻角下的起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马赫数时(Ma =4,5),在总压恢复系数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改型进气道的流量系数较原型进气道获得大幅提升,Ma =4时,提高20.6%,Ma =5时,提高11.5%.在流量系数增加的同时,起动性能也获得大幅提升,来流为Ma =4时,由-2°攻角下起动提升为+4°攻角下依然可以实现起动.由于溢流方案的改进针对低马赫数时的进气道流场,在高马赫数时(Ma =6,7),进气道的性能基本不变.研究表明,抑制侧板间溢流的同时引入底板溢流的方式是提高高超侧压进气道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5.
姚李超  邹正平  张伟昊  周琨  王雷 《推进技术》2013,34(8):1042-1049
为探究涡轮高效设计技术,从低维优化层面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级低压涡轮一维设计和优化方法.该方法以涡轮效率为目标,通过建立涡轮子午流道形式以及气动特性等约束条件将涡轮一维设计转化成包含约束限制的极大值优化问题.在验证粒子群算法优化性能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级低压涡轮一维气动优化设计程序,该程序通过优化地选取涡轮各级的多个设计变量,有效地生成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级最佳速度三角形以及最佳初步子午流道形式.利用该程序完成了原型低压涡轮的优化改型工作,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化改型方案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的气动性能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06.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斜撑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危险工况的分析,选择端面受集中力的作用,获取了斜撑的受力和变形情况,证明了钢材的许用应力,其结果是真实的,此结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07.
杨鹤森  赵光银  梁华  王博 《航空学报》2020,41(8):23605-023605
深入认识翼型动态失速,结合有效流动控制手段,对解决直升机、风力机桨叶等动态失速引起的高阻力、大低头力矩等气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翼型动态失速的流场特点和危害,进而分析了缩减频率、雷诺数、马赫数以及翼型型面等参数对动态失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常见的动态失速流动控制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易于产生快速、可控的宽频带气动激励,在动态失速控制领域具有潜力,本文着重介绍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动态失速控制的概念和流动控制原理,总结了近来年等离子体激励在翼型动态失速控制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908.
西南涡流是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典型中尺度天气系统,在前期部分学者对西南涡流研究基础上,梳理西南涡流的成因,研究其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最后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安全飞行的应对策略和建议.研究表明:西南涡流能产生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流云、强降水还会影响飞行的能见度;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提高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是安全飞行的手段之一;飞行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升也能提高飞行安全裕度;运行人员需要加强评估工作,强化签派放行前的机组讲解.  相似文献   
909.
于怿男  梁熠  宋韬  林德福 《航空学报》2020,41(z2):724321-724321
四旋翼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四旋翼无人机具有机载传感器准确性低与可靠性差、不同飞行条件下动力学模型差异大等特点。本文以四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开展了飞行路径重构、频率域系统辨识、全飞行包线建模的相关研究工作。针对机载低成本传感器存在显著常值偏差与量测噪声统计学特性未知的缺点,采用基于EKF的飞行路径重构技术对在飞行试验中无人机的机体空速进行重构;针对不同飞行速度下四旋翼无人机动力学模型差异大的特点,采用频域法辨识得到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本体动力学模型;针对四旋翼无人机大跨域的高精度控制需求,利用模型拼接技术,系统性地提出了全飞行包线建模方案,经过验证,所提出模型拼接技术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