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1770篇
航天技术   1344篇
综合类   71篇
航天   63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79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103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33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40篇
  1972年   33篇
  1971年   25篇
  1969年   23篇
  1967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遗传算法在电子战干扰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电子对抗干扰资源任务规划问题对于充分发挥干扰机作战效能,取得最佳干扰效益有重要作用.结合现代电子战特点,利用搜索论推导出了干扰机压制概率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干扰任务分配模型,并阐述了传统匈牙利方法在这一问题处理上的局限性.结合智能优化算法,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干扰资源优化分配模型.解决了优化分配模型所需的符号编码方式,并给出了相关的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的具体设计.利用该模型,解决了2个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干扰资源任务配置问题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辅助指挥员解决干扰资源部署决策这一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2.
动态桨叶RCS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暗室中测量了金属平板桨叶动态模型的高频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并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得到相应的频谱图;详细分析了时域和频域RCS随桨叶片数、雷达波入射方向、入射频率、极化状态和桨叶转速等因素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主要特征是时域RCS呈周期性起伏,频谱图因前行桨叶与后行桨叶散射有差别而不对称,且频谱宽度反映了多普勒效应.取得的结果与已有文献的计算分析一致,对直升机的探测和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3.
分析了小卫星的姿态动力学及运动学方程;利用姿态动力学方程为一动力学参数矢量的线性函数这一事实,考虑存在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证明了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控制系统全局渐近稳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4.
捷联式天线平台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Rudin提出的红外成像捷联稳定模型用于天线平台的稳定,并应用不变性原理,采取匹配滤波方法,提高了稳定平台的解耦精度.具体仿真结果表明:在0.5 Hz~1.0 Hz频段解耦精度提高了35 dB.同时,在考虑传感器测量噪声的情况下,对天线平台的稳定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传感器测量噪声对稳定误差有较大的影响,但通过滤波稳定误差可减小50%左右.   相似文献   
285.
Recently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the magnetopause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pulses and southward fluctuations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We examine the motion of the magnetopause behind the foreshock and conclude that this motion is affected by foreshock pressure variations but not by fluctuation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Neither magnetopause erosion nor flux transfer event occurrence is controlled by the foreshock. On the contrary, flux transfer events occur at times of steady IMF and thier quasi-periodic behavior is controlled by the magnetopause or the magnetosphere and is not driven by the external boundary conditions. Since flux transfer events are clearly due to reconnection, this observation implies that the IMF must be southward some time perhaps as long as 7 minutes before flux transfer begins.  相似文献   
286.
287.
We developed a method of estimation of a relative amplitude dI/I of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variations in the ionosphere as deduced from the data of the global GPS receivers network. To obtai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we picked out three latitudinal belts provided in the Internet by the maximum number of GPS sites. They are high-latitudinal belt (50–80°N, 200–300°E; 59 sites), mid latitude belt (20–50°N, 200–300°E; 817 sites), and equatorial belt (±20°N, 0–360°E; 76 site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diurnal and latitudinal dependencies of dI/I and dI/I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for 52 day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geomagnetic activity are presented. It was found that on average the relative amplitude of the TEC variations varies within the range 0–10% proportionally to the value of the Kp geomagnetic index. In quiet conditions the relative amplitude dI/I of the TEC variations at night significantly exceeds the daytime relative amplitude. At high levels of magnetic field disturbances, the geomagnetic control of the amplitude of TEC variations at high and middle latitudes is much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regular diurnal variations. At the equatorial belt, on average, the amplitude of TEC variations in quiet and disturbed periods almost does not differ. The obtained results may be useful for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相似文献   
288.
RCS分析中多次反射的计算及程序实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目标RCS分析计算中多次散射的计算方法,计算多次散射时主要考虑面元-面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过程采用几何光学法(GO)、物理光学法(PO),在总后向RCS计算中还运用了等效电磁流法.同时,文中讨论计算多次散射的程序实现技术.最后,给出计算例子,考虑多次散射时总的后向RCS计算结果与前人发表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89.
两种层板性能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的141型层板,提出了一种增加50%数量扰流柱的设计,即161型层板.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两种类型层板在流阻和换热方面的差别.换热实验部分采用了辐射式加热设备,测量了层板上下表面平均壁温,以及冷气进、出口截面间的焓差,得到了相应进气雷诺数下的层板体积换热努塞尔数.发现161模型流阻降低20%,换热增强5%.对一些实验工况,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程序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在趋势上与实验一致,在数值上,流阻和换热与实验结果分别相差5%和30%.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并比较了两种模型在流场和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分布方面的细节差别.   相似文献   
290.
基于SVM的浮动车行驶模式判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动车在低速情况下存在两种行驶模式,如不能对上述模式进行准确区分,将严重影响浮动车实时路况计算的精度和效率.研究和设计了一个基于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浮动车行驶模式判断模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隶属度矩阵的特征评价和选择方法.实验表明通过上述方法选择的特征子集所训练的分类器在测试样本集上具有92.6%的分类准确性;经过行驶模式分析后,浮动车系统的准确性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