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97篇
航空   414篇
航天技术   102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1.
在NMLC落塔中,以大Pr数硅油作为实验介质,对短时微重力环境下矩形液池中的液面变形和浮力热毛细对流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观测了气液自由界面的变形过程,确定了重定位时间,并验证了毛细爬升的两个特征时间;通过实验发现楔形结构和挡板对于液面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还需要采取其它措施使内角处不满足Concus-Finn条件;运用PIV方法得到了液体内部对流速度场,观察到了在重力水平突变和液面大变形的条件下浮力热毛细对流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612.
采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C)为修饰剂,制备了水溶性的Cd Te量子点。实验探讨了酸度、Cd与NAC摩尔比、Cd与Te摩尔比,以及反应时间对Cd Te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ol(Cd)∶mol(Te)∶mol(NAC)为1∶0.3∶1时,Cd Te量子点荧光性能最好。通过测定量子点的紫外吸收光谱得出,随反应时间延长量子点的粒径从2.00 nm增加到3.69 nm。实验还通过红外光谱(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Cd Te量子点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d Te量子点表面成功修饰了NAC。  相似文献   
613.
针对目前国内弹道导弹导航系统单一的情况,文中提出一种滤波算法.该算法将捷联星光跟踪仪(Strapdown star tracker, SST)的姿态信息、高速GPS的位置、速度信息与捷联惯导进行组合滤波,全面提高了导航的姿态、速度和位置精度.最后以该算法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用于弹道导弹的GPS/SST/SINS组合导航系统实时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算法稳定可靠,系统精度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相似文献   
614.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通道温度分层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研究冷却剂温度分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 应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通道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 冷却剂为气氢, 考虑其物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所得结果表明:冷却剂在非流动方向会出现温度分层现象, 随着冷却剂的不断受热, 温度分层现象越明显, 由于喉部二次流加强了冷却剂间的混合, 在喉部区域温度分层被减弱, 温度分层对冷却剂温升及压降影响较小, 严重影响气壁温度的估算.   相似文献   
615.
战斗机单机寿命监控中起飞重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志伟  朱青云  薛军  王智 《航空学报》2009,30(4):678-682
飞机不同的装挂重量使飞机每次起飞时实际载荷变化。主要通过飞行参数记录仪(FPR)记录的数据研究战斗机起飞外挂重量对飞机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对某型飞机的一次完整飞行,按不同起飞外挂情况计算其损伤比值,结果表明分散度达到设计基准的27%。通过调查飞机挂弹架次比例,发现情况变化随意性很强,基本无统计规律可循,因而按每架次实际起飞外挂重量计算疲劳损伤显得尤为必要。对3架飞机近3 000架次记录数据的分析表明,按实际起飞重量计算的结构疲劳损伤比按设计情况要轻约20%。这一研究结果为基于实际载荷监控进行单机延寿挖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16.
In order to intercept the future target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maneuverability, multiple interceptors may be launched and aimed at single target. The scenario of two missiles P and Q intercepting a single target is modeled as a two-pursuit single-evader non-zero-sum linear quadratic differential game. The intercept space is decomposed into three subspaces which are mutually disjoint and their union covers the entire intercept space. The effect of adding the second interceptor arises in the intercept space of both P and Q (PQ-intercept space). A guidance law is derived from the Nash equilibrium strategy set (NESS) of the game. Simulation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PQ-intercept space. It is indicated that 1) increasing the target’s maneuverability will enlarge PQ-intercept space; 2) the handover conditions will be released if the initial zero-effort-miss (ZEM) of both interceptors has opposite sign; 3) overvaluation of the target’s maneuverability by choosing a small weight coefficient will generate robust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the target maneuvering command switch time and decrease the fuel requirement; and 4) cooperation between interceptors increases the interception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617.
过站航班地面保障过程预测是机场协同决策系统的重要功能。针对目前无法实现过程精细化动态预测且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过站航班地面保障过程动态预测方法。建立了地面保障过程贝叶斯网络模型,设计了基于航班属性的初始样本空间生成算法,结合高斯核概率密度估计构建了地面保障过程动态预测方法。某枢纽机场实际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充分考虑航班运行属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各保障节点的动态预测,其平均绝对误差仅为2.224 1 min,均方根误差相比其他方法低近2 min,能够为机场运行短时战术组织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18.
航天器相对运动轨控采用滑模控制具有较好的抗扰能力,但参数设置复杂。为贴近工程实际,引入燃料最优约束和寻优算法,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时间、燃耗以及误差的参数自主寻优滑模控制。首先,基于线性相对运动方程与指数趋近的滑模控制,建立相对运动滑模控制器模型,并由能量最优的轨迹规划器给出收敛约束时间,实现高效机动;然后,分析滑模控制器中可调参数与时间、误差的约束条件,制定了参数量级寻优规则;最后,通过惯性权值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将误差允许范围内的最少燃料消耗作为寻优评价标准,输出最优量级与系数组合的控制参数,实现滑模的最优控制。仿真表明,使用粒子寻优器得到的参数组合,可使滑模偏差控制器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最小燃料消耗令位置与速度误差稳定收敛,增加航天器在轨寿命。  相似文献   
619.
改造后的CG 0 1风洞测控系统采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 ,提高了测控系统的测控精度。用以太网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 ,除了模型姿态角控制和调压阀控制以外 ,将超扩段调节片和试验段可开闭壁板纳入计算机控制 ,提高了风洞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20.
磁屏蔽霍尔推力器技术是近年来霍尔推进领域最具影响的创新突破,对于拓展霍尔推力器的应用范围,提高推力器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磁屏蔽霍尔推力器的原理及优缺点,从磁屏蔽的提出与验证、不同功率量级霍尔推力器的磁屏蔽技术以及磁屏蔽霍尔推力器热设计、背景压力敏感性、振荡模式转换等方面介绍了磁屏蔽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磁屏蔽霍尔推力器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