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97篇
航空   415篇
航天技术   102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81.
以充气式机翼为背景,研究了安装后缘隔板充气式翼型的气动特性。以翼型E387为基础生成的钝后缘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安装中部隔板的充气式翼型进行了流场数值计算,并与未安装隔板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后缘中部隔板对充气式翼型气动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充气式机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2.
管路构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各类先进装备的介质传输构件与结构件,是起着“血管类”生命控制线作用的一类量大面广的关键构件,一般在整个装备中工作环境最为复杂、可靠性要求最为苛刻。各类管路构件的可靠性连接是确保其服役安全性与稳定性的瓶颈问题。管路构件塑性变形连接技术具有连接强度大、可靠性高、连接工艺过程高效环保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管路构件的连接工艺。然而,随着各类先进装备对长寿命、高功效、轻量化和高可靠性要求的进一步提升,管路构件连接技术正面临新挑战。从接头塑性成形、装配工艺与服役性能等3方面综述了管路构件塑性连接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工艺特点与服役性能,对比分析了几种主要连接结构的工艺过程和服役性能的差异;通过对上述研究进行动态分析,总结提出了管路构件塑性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583.
针对可重构航天器模块超近距离对接场景下特征点消失问题,提出一种可见光/激光的高精度相对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可见光/激光组合对初始相对横滚角误差进行校零,完成粗校准环节;然后通过激光二维双镜反射法进行精确的相对位姿解算,获得高精度相对位姿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该方法在模块相对距离在100cm内可不依赖视觉特征点,实现±1.2mm和±0.03°的相对位姿测量精度,为模块航天器对接后续的超近距离高精度位姿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4.
结合空地通信系统的设计,简要分析了空地通信链路的特性,介绍了用分集技术改善空地通信链路抗衰落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5.
纳秒脉冲电子束冲击强化金属表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纳秒强脉冲电子束(功率密度为109W/cm2)辐射金属表面后产生的强化作用.纳秒脉冲电子束瞬间在材料表面局部区域注入巨大能量,使金属表面微区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作用,并产生骤热急冷过程,使材料表面硬度、耐腐蚀性和其他物化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文中讨论了脉冲电子束导致快速熔凝的热传导过程,并分析了从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到的金属急冷过程的显微结构.纳秒强脉冲电子束注入是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586.
通过昆虫飞行运动学测试系统测试了约束状态下蜻蜓、独角仙和鸣鸣蝉等3种昆虫飞行时的各项参数,分析了1个周期的扑翼过程、扑翼轨迹和翅膀变形等。蜻蜓的扑翼频率为22±3 Hz,独角仙的扑翼频率为30±5 Hz,鸣鸣蝉的扑翼频率为39±6 Hz;蜻蜓的翼尖轨迹为"8"字形,独角仙为类"8"字形,鸣鸣蝉为椭圆形;发现在下扑和仰旋阶段,翅膀形状近似为伞状,这种伞状效应能有效提高升力。研究昆虫飞行不同拍翅模式下的升力特性对微型飞行器的机动飞行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87.
2020年7月31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服务,成为信息社会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基础.本文结合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的服务类型与物联网应用北斗的主要模式,通过对物联网架构和关键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以北斗定位和时间基准数据为主要感知信息,以北斗短报文等特色服务为主要信息传输手段,融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北斗物联...  相似文献   
588.
铝铜铁准晶抗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炉制备了 Al6 2 .5Cu2 5Fe1 2 .5合金。采用 X射线 ,扫描电镜及热重方法对Al-Cu-Fe准晶的结构及恒温氧化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Al-Cu-Fe准晶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原因是氧化使铝元素向准晶表面扩散并富集 ,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 Al2 O3氧化膜 ,从而延缓了氧化速度。在 80 0℃下 ,Al6 2 .5Cu2 5Fe1 2 .5准晶的氧化动力学符合抛物线规律。首次原位观察了 Al-Cu-Fe准晶在等温氧化过程中形貌变化 ,发现在 70 0℃和 80 0℃氧化时 Al-Cu-Fe准晶表面具有明显不同。通过等温氧化增重实验定量比较了 Al6 2 .5Cu2 5Fe1 2 .5准晶粉末与其它 Al-Cu-Fe系晶体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 Al-Cu-Fe准晶相抗氧化性能最好 ,说明准晶结构对其氧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89.
基于专家知识和多媒体的雷达故障诊断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个基于专家知识和多媒体的雷达故障诊断系统模型,介绍了系统的构造和应用,着重分析了故障诊断模块建造过程及系统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90.
肝内胆管癌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目前,肝内胆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由于肝内胆管癌在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常在确诊时即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转化治疗是近些年被提出的新概念,其认为初始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方式进行降期,从而使患者得到手术的机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以及疗效的验证,肝内胆管癌的转化治疗也迎来了曙光。本文即围绕肝内胆管癌转化治疗的现状以及本团队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