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航空   403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62篇
航天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541.
在随桨叶旋转的坐标系中,用有限差分法求解非守恒格式的全势方程,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矩形桨尖和后掠桨尖桨叶跨音速流场计算的方法。该方法运用了Jameson的旋转差分技术,并采用等效迎角方法计入旋翼尾迹的影响。作为算例,首先对无升力状态下具有矩形桨尖和后掠桨尖的ONERA桨叶进行了计算,取得了与试验数据相吻合的计算结果。然后,对有升力桨叶,也分别就悬停及前飞状态下的桨叶剖面压力分布进行了计算,通过与试验值的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42.
直升机旋翼/机身气动干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先进的自由尾迹分析方法,对旋翼/机身的气动干扰进行了计算。该方法建立在桨叶的二阶升力线模型、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机身的源面元模型、旋翼的配平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迭代旋翼/尾迹在机身上的诱导速度和机身在桨盘平面、尾迹定位点的诱导速度,形成一个作耦合的综合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数值解-分析解匹配”的方法建立了一贴近涡/面干扰模型来计入机身对尾迹畸变的影响。作为算例,分别计算了旋翼/机身组合  相似文献   
543.
张红军  康宏琳 《宇航学报》2021,42(3):324-332
基于宏观表征体元(REV)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激波干扰对异质发汗冷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外部激波干扰与引射气体边界层耦合相互作用流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冷却介质对于冷却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冷却介质比热容越大,相同注入率条件下的冷却效果更好;入射激波干扰会显著影响多孔材料表面的压力分布,使得多孔材料内部冷却介质会发生显著的横向流动,流动的重新分配使得处于高压区的干扰位置处的冷却效果降低;激波干扰引起的局部压力梯度还会使得高温主流与冷却介质掺混加剧,同时壁面的恢复温度也随之升高,显著影响激波干扰局部位置处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544.
545.
徐会  康仁科  陈燕 《航空学报》2020,41(2):623505-623505
针对燃油喷嘴大修再制造中积碳难去除的问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喷嘴表面积碳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组成,为磁力研磨技术去除积碳方法的确定和工艺研究奠定基础。从旋转磁场的产生原理、磁针在磁场中受力和磁针在磁场中运动三方面综合分析了磁力研磨法的材料去除机理。采用电磁研磨装置对喷嘴进行积碳去除试验,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旋转磁场转速、磁针的型号尺寸和研磨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材料去除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确定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最优的工艺参数为:磁针型号尺寸Ø0.8 mm×5 mm,旋转磁场转速1 000 r/min,研磨时间40 min。通过微观形貌的观测以及表面应力检测分析,综合评价研磨后的喷嘴表面质量。结果表明,研磨后的喷嘴表面积碳基本去除,表面光滑,残余应力明显下降,金相组织完好。经过专业测试,研磨后的残余积碳小于技术要求规定值。采用磁力研磨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燃油喷嘴表面积碳,去除效率高,技术环保,满足绿色再制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546.
康立  饶永南  王雪  贺成艳 《宇航学报》2019,40(1):102-108
为了评估GPS L1频点信号体制转换前后的空间信号质量,基于高增益天线接收系统采集数据,对相干自适应副载波调制(CASM)调制和QPSK调制信号质量进行对比分析。首先,简要介绍CASM调制模型,利用波形匹配技术求解L1频点授权信号伪码序列。其次,基于星座图分布和极大似然估计分别解决出QPSK和CASM调制信号分量功率分配难题。最后定量地利用相关特性参数中的S曲线过零点偏差(SCB)和相关损失(CL)对比分析L1频点信号体制转换前后各信号分量空间信号质量。该文结果可为不同信号体制下空间信号质量评估对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7.
加力燃烧室用气冷喷油杆结焦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实际工作环境参数下气冷喷油杆内燃油结焦速率与沉积厚度等特性,建立沿喷杆轴向的一维非稳态热-流-固耦合换热与燃油结焦计算模型,获得了喷杆壁面与燃油温度、结焦速率与相对结焦厚度等参数沿程分布。分析了燃油进口温度和质量流量对燃油结焦特性的影响,并与无气冷喷杆方案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燃油温度沿轴向逐渐升高,喷杆壁温在底端达到峰值。基准工况下气冷喷杆结焦速率和结焦厚度均沿轴向先升高后降低。结焦速率最大为26μg/(cm2·h),对应相对结焦沉积厚度0.6%。无气冷喷杆方案,在喷杆前端和底部各存在一结焦峰值区域。结焦速率峰值分别为398μg/(cm2·h)和807μg/(cm2·h),对应相对结焦沉积厚度8%和15%。固定燃油进口流量,随着燃油进口温度升高,结焦速率显著增大,喷杆内结焦总质量呈指数级增长趋势。固定燃油进口温度,进口流量越大,结焦速率略有增大,结焦总质量仅呈线性增长趋势。相较于无气冷喷杆,气冷喷杆可显著降低喷杆壁面与燃油温度,从而大幅抑制结焦生成。  相似文献   
548.
康达  何卫东  徐毅 《推进技术》2020,41(12):2709-2719
摘要:为揭示分流叶片长度和周向位置对高压比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数值方法考察了典型分流叶片长度和周向位置下压气机性能和流场结构。通过对压气机流场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分流叶片长度和周向位置参数与压气机流动结构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分流叶片的优化设计需综合考虑长度和周向位置,采用60%长度和60%周向位置的分流叶片方案可获得最佳压气机级性能,该方案的压比和效率较设计值分别提高了3.2%和1.0%;分流叶片改善压气机性能的机制为分流叶片对主叶片泄漏涡的分流作用,以及分流叶片吸力面高速低压气流对泄漏涡的引射作用;进行分流叶片优化设计时,应合理选取叶片长度和周向安装位置,以实现分流叶片对主叶片泄漏涡的分流和引射,同时应避免分流叶片过长导致叶顶发生明显二次泄漏和分流叶片前缘形成高马赫区。  相似文献   
549.
不可压壁湍流中基本相干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带和流向涡作为壁湍流中的两类基本相干结构,对于理解壁湍流的生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充分发展不可压壁湍流中,这两类基本相干结构从近壁区到远壁区、从低雷诺数到高雷诺数的发现、发展历程,并着重点论述其自相似和自维持的两个核心特征。然后,进一步讨论基于湍流自维持过程发现的一系列精确相干态,从N-S方程不变解的角度精确地描述了条带和流向涡构成的自维持单元。精确相干态同时具有自维持和自相似特征,且维度更低,构成了充分发展壁湍流的骨架,为采用动力系统理论研究壁湍流奠定了基础。近些年,精确相干态在解释亚临界转捩方面也获得了较大成功,为转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望从动力系统角度关联湍流与转捩两个经典问题。  相似文献   
550.
康凯  张子良  王卫强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1):2440-2448
为了节省计算资源,提升计算效率,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较小的计算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该问题,分别沿槽道的展向和流向选取不同的计算尺度(053πδ×2δ×0177πδ、πδ×2δ×05πδ、2πδ×2δ×πδ、3πδ×2δ×15πδ,δ为槽高的一半),在相同的计算条件且设置均满足大涡模拟计算要求的前提下,对摩擦雷诺数为540和930两种摩擦雷诺数下计算域大小对大涡模拟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计算尺度不小于2πδ×2δ×πδ的计算域能很好的呈现湍流计算结果。此外,在摩擦雷诺数为930时,相同计算域下所能检测的范围均有所提升,得到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