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76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3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偏振约束的立体视频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平行双目立体摄像系统的偏振约束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约束的立体视频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左通道和右通道分别作为基本层和增强层,对右通道结合视差估计和运动估计得到最优的运动矢量预测值初值,采用不同的运动搜索方法,确定右通道最终运动矢量.若最优的运动矢量预测值是由视差估计得到的左通道运动矢量,则根据偏振约束,左右通道图像对应编码块的运动矢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相等,因而右通道只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小范围的运动估计搜索,从而大大降低了右通道运动估计的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采用该算法编码一帧图像的运动估计平均时间分别只有采用全搜索块匹配算法、钻石搜索法和三步搜索法的0.27,0.58和0.67倍,编码速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火星着陆自主导航方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火星着陆导航技术是火星着陆过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围绕火星着陆环境特点与导航技术遇到的挑战,分析了目前火星着陆过程的导航能力和自主导航的发展趋势,并针对火星着陆过程的特殊性和导航需求,概述了火星着陆过程各阶段自主导航方案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而从导航方案设计与配置、导航模型建立与仿真、导航方案性能分析等方面,对自主导航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在火星着陆全过程自主导航方案综合仿真的基础上,获得了满足火星定点着陆要求的各阶段交接点应满足的导航精度。最后,基于目前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递进式三阶段"火星着陆自主导航方案的设想,可为未来火星着陆自主导航方案的设计与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考虑铣削过程中的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基于延迟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判定准则和强迫振动共振区的半带宽理论,提出一种铣削系统稳定性动态优化新方法.该方法通过选择切削参数和修改系统结构参数,在保证加工表面精度的前提下,获得大的稳定性材料去除率.其目标函数是材料去除率,约束条件是铣削过程稳定且非共振,动态优化变量是铣削系统的切削参数和结构参数.优化程序被阐明,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在稳定非共振条件下,加工时的材料去除率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18.86%.另外,为获得最大的稳定材料去除率和较好的表面精度,在铣削系统优化过程中,应同时考虑颤振稳定性和共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化方法导出了短肢剪力墙结构在任意高度侧向集中荷载的作用下的侧移曲线方程,由此得到该结构的抗侧移柔度系数,进而得出结构的抗侧移刚度矩阵。应用抗侧移刚度矩阵对各种整体性系数和肢强系数的短肢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研究其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肢强系数不变时,随整体性系数的增加,短肢剪力墙的前两阶振型的振动周期显著减小,而其他高阶振型的振动周期变化很小;当整体性系数不变时,短肢剪力墙的前两阶振型的振动周期随肢强系数的增加显著减小,而其他高阶振型的振动周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U71Mn干线钢轨开裂原因及热处理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U71Mn60Kg/m干线钢轨使用过程中轨端发生开裂损伤现象,采用硬度检测分析及金相显微技术等手段对所取试样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的组织分析。探讨了一些新的淬火技术在高速铁路用钢轨轨端表面淬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原钢轨轨端表面淬火工艺不当,淬硬层厚度不够,层深不均且表层硬度相差较大,使钢轨轨端机械性能尤其是疲劳强度无法满足干线铁路高速运行列车对钢轨的使用要求,造成开裂损伤。较合理的工艺应采用多喷嘴式仿形喷头加热,并控制好加热后的冷却及回火工艺。采用工频感应热处理工艺也能得到较好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特征与方案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震建筑采用水平剪切型模型,隔震体系为橡胶垫、滑移和并联基础隔震系统,隔震层模型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研究了在不同隔震层屈服剪力和隔震周期时,不同隔震系统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规则型隔震结构,经合理设计的并联隔震结构兼具橡胶垫和滑移隔震体系的优点,为优选方案。以一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竖向不规则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研究表明,对竖向不规则结构,橡胶垫隔震体系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行星着陆探测中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陆探测是获取行星特性和科学数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技术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探测方式。在行星着陆探测过程中,动力学与控制是影响任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行星着陆探测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然后,针对火星和小行星的着陆探测,重点分析了火星着陆进入段和下降段所涉及的动力学与控制,小行星附着探测动力学建模与制导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在行星着陆探测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Based on a formerly developed ground-based prototype of space plant-growing fac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its improved prototype has been finished, so as to make its operating principle better adapt to the space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experience of its first generation prototype and detailed demonstration and design of technique plan, its blueprint design and machining of related components, whole facility installment, debugging and trial operations were all done gradually. Its growing chamber contains a volume of about 0.5 m3 and a growing area of approximate 0.5 m2;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 the growing chamber and water content in the growing media were controlled totally and effectively; lighting source is a combination of both red and blue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following demonstra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tire system design of the prototype is reasonable and its operating principle can near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pace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Therefore, our plant-growing technique in space was advanced further, which lai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next development of the space plant-growing facility and plant-cultivat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space microgravity condition.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电热除冰系统矩形微段的二维简化物理模型,采用焓法模型建立相变导热问题的微分控制方程,用控制容积法对该模型的控制方程及其边界、初始条件进行离散,使用块修正技术对原有的离散方程组的求解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各个时刻的温度分布及冰的融解情况。计算结果与国外文献结果吻合,验证了改进的算法和程序的正确性。并计算分析了时间步长的选择、网格的划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