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4篇 |
免费 | 379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29篇 |
航天技术 | 327篇 |
综合类 | 173篇 |
航天 | 4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保证飞行品质,现代飞机中多采用程度调参飞行控制律,由于调参规律的高度非线性,使得控制律的工程实现相当困难。为此,对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神经网络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BP神经网络逼近非线性调参规律。探讨了用BP网络实现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一般方法,给出了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化算法,并以某型飞机电传操纵系统倾斜阻尼通道的程序调参控制律为例,对该实现方法进行降验证。结果表明,实现精度符合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712.
713.
枚举结构主要失效模式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各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不同,在实用中只需挑选出那些发生概率较大的模式——主要失效模式,并将它们对系统失效的影响加以综合就足以较准确地估算出结构系统总的失效概率。因而,有效地识别主要失效模式就成为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设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在优化准则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动生成结构系统主要失效模式的载荷 相似文献
714.
Backstepping design of missile guidance and control based on adaptive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ed missile guidance and control law based on adaptive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 The integrated model is formulated as a block-strict-feedback nonlinear system, in which modeling errors, unmodeled nonlinearities, target maneuvers, etc. are viewed as unknown uncertainties. The adaptive nonlinear control law is designed based on backstepping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 techniques. An adaptive fuzzy system is adopted to approximate the coupling nonlinear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and for the uncertainties, we utilize an online-adaptive control law to estimate the unknown parameters.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also conduc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daptive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 small miss distances and smooth missile trajectories are achieved, and the system is robust against system uncertaintie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715.
基于小波分析的目标轨道机动自主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目标的轨道机动是与相对距离变化率的突变联系在一起的.测量值是通过星载激光雷达得到的目标的相对距离,特征量是采用微分平滑处理获得的相对距离变化率.由于测量噪声的影响,机动引起的特征量突变被淹没在噪声中.利用小波分析的多尺度分解,就能够把淹没在噪声中的特征量变化揭示出来.为了满足星上自主运算的要求,提出的机动检测方法就是基于对小波分解后信号的处理,通过对相关系数阈值的比较来检测特征量的突变.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16.
基于实时解空间的三维声源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解空间库的快速三维声源定位算法。该算法使用来自四个声传感器 ,一个风速传感器和一个风向传感器的信号能够准确快速地计算出声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717.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ime-averaged coolant diffusion equation in arbitrary, body-fitted coordinates. Schmidt number and Lewis number are used to obtain the mass diffusion coefficient. Other than the existing N-S solver, a new solver for the diffusion equation and the influences of cooling air on the thermal parameters, such as gas constant, constant-pressure specific heat, is established. Capable of simulating the flow of multi component fluid, this solver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low in air-cooled two-stage turbines. The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from the modified solver to those from the traditional N-S solver has evidenced that a marked difference present is in thermal parameters and flow fiel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718.
基于各向异性非结构网格的超声速流动自适应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各向异性非结构网格,实现了自适应求解技术,将其应用于超声速楔形体绕流及超声速横向喷流问题的计算研究,对各向异性网格自适应计算过程的收敛性和求解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展示了各向异性网格自适应算法在降低问题求解规模。提高各向异性流场分辨率等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超声速楔形体无粘绕流场的自适应计算,清晰地捕捉到了激波附近的流场信息,激波前后的马赫数、压力、密度。温度等物理量与理论分析解吻合很好。超声速横向喷流流场存在激波、分离涡、边界层等流场结构的相互干扰。计算研究表明,单纯基于Hes-sian度量张量的各向异性网格生成及自适应算法不能有效模拟边界层内的流动情况,是将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挑战。 相似文献
719.
加装格尼襟翼旋翼的直升机飞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加装格尼襟翼旋翼的直升机飞行性能,建立了加装格尼襟翼旋翼的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采用UH-60A直升机试飞数据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样例直升机加装格尼襟翼后重量系数、格尼襟翼高度、沿径向位置和加装方式对旋翼需用功率的影响,以及加装格尼襟翼后旋翼桨叶剖面迎角分布、旋翼操纵量和机身姿态角的变化等。研究表明,直升机在重量系数较大的状态下高速前飞时,旋翼加装格尼襟翼能够明显降低直升机的需用功率,且加装转动格尼襟翼的效果优于加装固定格尼襟翼。功率降低幅值随格尼襟翼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格尼襟翼在桨叶上布置的位置越靠近桨尖,其对需用功率的影响越大。直升机在重量系数较大的状态下高速前飞时,加装格尼襟翼能够使旋翼后行侧最大迎角显著减小。加装格尼襟翼后旋翼总距和纵横向周期变距减小。 相似文献
720.
化学镀SiC/Ni-P功能梯度材料工艺、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化学镀Ni- P- 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 P 功能梯度材料(FGM) 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及热震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成分与镀层结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中SiC微粒以弥散状态沿镀层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无团聚结块现象,材料致密,组织细小。功能梯度材料较单层Ni- P- SiC复合镀层以及Ni- P/Ni- P- SiC 双层镀层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