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3篇 |
免费 | 705篇 |
国内免费 | 58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44篇 |
航天技术 | 835篇 |
综合类 | 584篇 |
航天 | 10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10篇 |
2013年 | 204篇 |
2012年 | 207篇 |
2011年 | 229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250篇 |
2008年 | 250篇 |
2007年 | 194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以通用高超声速飞行器GHV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俯仰通道设计了具有良好鲁棒性的飞行控制系统.为了便于应用滑模控制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将其转换成仿射型.鉴于鲁棒性与抖振的矛盾,基于指数趋近律完成了滑模控制律结构设计,进而采用了模糊控制理论改进指数趋近律.基于遗传算法完成了所有控制参数的设计,确定了模糊逻辑... 相似文献
72.
73.
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参数控制非定常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支持乘员在轨驻留,载人航天器需通过空气环境控制系统将众多设计参数和空气环境参数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文章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非定常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包括舱体模块、航天员模块、舱压控制模块、温湿度控制模块以及CO2净化模块。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参数随乘员代谢水平的非定常变化趋势,并评估了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乘员代谢水平变化对空气环境参数有显著影响,通过调节控制系统运行参数可将各空气参数控制在有效指标范围内。人区温度与O2分压、CO2分压和人区湿度有密切的影响关系,不可孤立地进行分析。为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参数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流程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4.
航迹关联(TTTA)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是系统误差估计和航迹融合的前提和基础。传感器存在的固有系统误差使得目标位置状态估计与真值发生偏离,容易诱发TTTA错误。传统的基于全局最小距离准则的TTTA算法,需要获得较高精度的系统误差估计,来对航迹数据进行误差补偿。针对传感器具有系统误差环境下的TTTA问题,在对TTTA进行间接评估的基础上,定义了一致关联数的概念,提出了一致关联数最大化的TTTA准则,并在稳健交替迭代的框架下完成算法设计。与距离函数不同,一致关联数是一个离散量,放松了对系统误差估计精度的要求。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研究设计一套遥测天线升降机构谐振频率的测试方法。经测试,遥测天线升降机构不会与天线发生共振,遥测天线谐振频率约为18Hz,升降机构垂直方向的最低谐振频率为12.82Hz,侧向方向的最低谐振频率为25.64Hz,前后方向的最低谐振频率为38.46Hz。 相似文献
76.
77.
78.
GPS/INS组合系统空中对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单天线的GPS与捷联惯性导航组合系统,提出了一种空中对准方案,不同于传统的传递对准方法,仅依靠GPS测量信息进行速度匹配,完成空中初始对准。该方案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解决对准过程中的非线性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对准精度(1σ)可以达到水平姿态误差0.07,°方位误差0.3°。 相似文献
79.
为更好地理解热力学排气系统(TVS)的运行机理,优化其运行参数,针对节流装置,建立了热力学模型,讨论了节流过程中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单相气体、单相液体节流的性能特性,进一步揭示了焦汤节流效应的原理,分析了不同节流背压下节流前低温工质(液氢和液氧)压力和温度对节流性能的影响,并结合TVS实际应用,阐述了节流最大制冷量的利用效果,提出了优化的TVS工作区间。研究表明:在节流过程不发生相变情况下单相气体节流制冷效应要比单相液体节流制冷效应更加显著;而在节流过程发生相变情况下液体节流至两相后,由于空化吸热导致流体温度降低,对于液氢,0.5MPa的压降可产生接近3 K的温降。对于液体节流,节流前压力对节流过程影响可忽略,〖JP2〗而节流前温度和节流背压对节流过程起主导作用;对于液氢在在轨运行工况下,考虑到节流制冷量的充分利用,同时保证换热过程体积含气率不高于90%,推荐TVS系统中节流背压范围为75~143 kPa。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