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篇 |
免费 | 196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24篇 |
航天技术 | 156篇 |
综合类 | 91篇 |
航天 | 2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杜双明%乔生儒%纪岗昌%韩栋 《宇航材料工艺》2002,32(5):39-41,44
在室温最大应力为250MPa,应力比R=0.1和频率为60Hz条件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和电阻增量仪分别测试了杨氏模量及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杨氏模量呈显著下降,缓慢下降和突然下降的变化规律。杨氏模量的下降大部分发生在疲劳循环的前600次。缓慢降低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94%以上,此阶段杨氏模量变化率与循环次数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电阻变化率除首次循环降低外,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一直在增加。增加规律大致可分为缓慢增加,台阶式增加和急剧增加三个阶段。材料的电阻变化率基本反映了纤维的损伤程度和破坏形式,可作为表征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有效参量。 相似文献
92.
针对空天飞行器再入制导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禁飞区规避的分段预测校正制导方法。在再入段前期采用剩余航程作为目标函数,后期引入预测落点偏差作为目标函数进行制导指令求解,同时确定倾侧角幅值和符号,兼顾了计算效率与终端制导精度。在此基础上,对于再入过程中的禁飞区规避问题,把禁飞区分为两类,增加了通过倾侧角幅值修正策略实现侧向规避制导的逻辑,可适用于无法单独通过倾侧角反转规避禁飞区的情况。最后,通过开展考虑再入初始状态和气动品质不确定性的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了提出的分段预测校正制导方法可以有效引导空天飞行器规避禁飞区,与单段目标函数预测校正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93.
94.
为解决一个总线回路中不同类型设备通信的性能和效率问题,提出一种采用IEEE 1394总线协议和虚拟复合MAC(Media Access Control)的工业现场总线协议.在IEEE 1394基本协议层的基础上设计虚拟MAC子层,通过附加总线配置实现节点功能的区分,利用等时数据传输和异步数据传输实现时分多址、仲裁、轮询、令牌等MAC方式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95.
96.
97.
肖春%侯卫权%张晓虎%嵇阿琳%韩媚 《宇航材料工艺》2008,38(1):43-46
为了研究C/C材料快速致密的工艺,采用常压炭化和高压炭化联合致密的纯沥青液相炭化工艺,对叠层针刺C/C材料进行致密化处理,使预制体密度由 0.48 g/cm3增至 1.92 g/cm3,对该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整体毡C/C材料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与热学性能,微观结构界面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98.
刘建军%李铁虎%郝志彪%李飞%嵇阿琳 《宇航材料工艺》2008,38(3):8-10
在介绍刺针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针刺技术用于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成型的原材料特点、工艺与应用等.分析表明,刺针的结构对于纤维引入有重要影响,合理选用刺针是针刺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复合成型的基础;针刺增强织物中材料成分、刺针和工艺的多样性,使得针刺增强织物具有相当的可设计性.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边界层抽吸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流场的影响,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对隔离段激波串特性以及燃烧室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0,总温950K,总压0.82MPa的来流条件下,当量比为0.18先锋氢气与不同当量比煤油共同燃烧呈不稳定状态,激波串在隔离段内前后振荡传播。当煤油当量比为0.29时,激波串振荡前缘远离抽吸位置,边界层抽吸对发动机流场基本没有影响。随着煤油当量比逐渐增大,激波串前缘位置到达抽吸区附近,边界层抽吸开始产生影响,改变了隔离段内的激波串动态演化过程、形态结构以及位置分布,同时有效提高了隔离段抗反压特性,使得煤油最大当量比可以由0.38增大至0.42。此外,边界层抽吸对发动机内的亚燃/超燃区域分布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