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8篇
  免费   830篇
  国内免费   828篇
航空   2529篇
航天技术   1021篇
综合类   517篇
航天   120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针对空间低照度成像条件下卫星光学图像信息受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空间卫星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提高了图像的平均亮度及对比度,恢复图像细节信息,为图像识别等图像处理技术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信息.首先,设计了一种密集连接的生成器,加强了各特征提取阶段中的信息传递以及多层特征的融合,减少了特征信息的损耗,更好...  相似文献   
21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 and payloads of Tianwen-1, China’s first exploration mission to Mars. An orbiter, carrying a lander and a rover, lifted-off in July 2020 for a journey to Mars where it should arrive in February 2021. A suite of 13 scientific payloads, for in-situ and remote sensing, autonomously commanded by integrated payload controllers and mounted on the orbiter and the rover will study the magnetosphere and ionosphere of Mars and the relation with the solar wind, the atmospher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of the planet, looking at the topography,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nd in particular for subsurface ice. The mission will also investigate Mars climate history. It is expected that Tianwen-1 will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advance our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Mars.  相似文献   
213.
Atmospheric water vapou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enomena related to the global hydrologic cycle and climate change. However, the rapid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in global tropospheric water vapour has not been well investigated due to a lack of long-term, high-temporal-resolution precipitable water vapour (PWV). Accordingly, this study generates an hourly PWV dataset for 272 ground-based 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Service (IGS) stations over the period of 2005–2016 using the zenith troposphere delay (ZTD) derived from global-scale GNSS observation.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of the hourly ZTD obtained from the IGS tropospheric product is approximately 4 mm. A 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dataset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 (ECMWF ERA5) is used to obtain hourly surface temperature (T) and pressure (P), which are first validated with GNSS synoptic station data and radiosonde data, respectively. Then, T and P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water vapour-weighted atmospheric mean temperature (Tm) and zenith hydrostatic delay (ZHD), respectively. T and P at the GNSS stations are obtained via an interpolation i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using the grid-based ERA5 reanalysis dataset. Here, Tm is calculated using a neural network model, whereas ZHD is obtained using an empirical Saastamoinen model. The RMS values of T and P at the collocated 693 radiosonde stations are 1.6 K and 3.1 hPa,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theoretical error of PWV caused by the errors in ZTD, T and P is on the order of approximately 2.1 mm. A practical comparison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using 97 collocated radiosonde stations and 23 GNSS stations equipped with meteorological sensors. The RMS and bias of the hourly PWV dataset are 2.87/?0.16 and 2.45/0.55 mm,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with radiosonde and GNSS stations equipped with meteorological sensors. Additionally,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hourly PWV dataset during the EI Niño event of 2014–2016 further indicates the capability of monitoring the daily changes in atmospheric water vapour. This finding is interesting and significant for further climat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14.
敏感器视场遮挡分析是航天器构型布局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型在轨变构型航天器敏感器视场遮挡分析工作量大、出错率高、遮挡率无法量化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敏感器第一视角的视场遮挡快速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视角图像蒙版及图像映射,模拟方锥形、圆锥形、球形等各类敏感器视场,通过逐个像素比对,计算视场遮挡率和遮挡方位。使用此方法建立了空间站敏感器视场遮挡分析系统,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视场遮挡分析效率和准确率,并且为机构类部件运动过程对敏感器视场遮挡的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15.
针对基于格心格式求解器的旋翼流场模拟,提出了相应的自适应笛卡尔网格的数据存储结构及自适应算法。给出了相应的单元处理策略,简化了对自适应笛卡尔网格的处理;对于频繁的自适应加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重复点,采用了高效的交替数字树算法(Alternating digital tree,ADT)予以删除;对于自适应疏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无用点,提出了标记-删除-移动(Mark,delete,move,MDM)算法予以快速地删除,减少了不必要的计算资源消耗。对CaradonnaTung旋翼在不同悬停状态下进行了模拟验证,对比了压力分布系数与桨尖涡位置。之后对HELISHAPE 7A旋翼在前飞情况下进行了模拟验证,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此外,求解器对桨尖涡的捕捉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216.
方形截面导弹动态摇滚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高速风洞自由摇滚实验技术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数据采集等.开展了方型截面导弹大迎角下的摇滚特性研究,给出了典型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型迎角的增加,方形截面导弹呈现不同的滚转运动形态,包括静态稳定、准极限环摇滚、双周期震荡和等速滚转.最后对摇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17.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控制的关键在于根据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得到所需要的绕组电流和超前角.在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文献中超前角和绕组电流计算流程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计算方法避免了在超前角求解过程中,计算流程的中断.改进算法首先对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是否能够同时满足进行了判断.当不能同时满足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时,给出了一种计算超前角和绕组电流的算法;当能够同时满足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时,超前角和绕组电流由判别式计算,改进算法使计算出的超前角能够位于有效区间内.此外,针对计算出的绕组电流有可能超过限值的情况,对算法进行了补充.采用改进算法后,在实验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现了样机的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218.
以提高低动压着舰时动态跟踪及抑制舰尾气流扰动的性能为期望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的 H∞ 控制理论 ,提出了保持由地速构成的迎角 αd 恒定的 H∞ 飞行 /推力综合控制增广模型结构。使飞机在接近舰尾处于雷达导引系统关闭的关键时刻 ,该系统仍有姿态保持及抑制气流扰动的优良性能 ,从而改变了传统设计需由导引系统纠正气流扰动而引起的轨迹偏离。基于工程应用 ,文中提出了 H∞ 控制器的降阶方法 ,进行了离散化实时仿真验证。仿真表明 ,本文开发的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19.
提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逃逸飞行器与运载火箭应急分离六自由度仿真方法,建立了其应急分离的数学与动力学模型,并应用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功能,实现了逃逸飞行器在特定初始条件下与运载火箭分离的六自由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ATLAB/Simulink的逃逸飞行器与运载火箭应急分离六自由度仿真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逃逸主发动机推力以及逃逸塔结构弹性变形的分析,可以为逃逸飞行器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0.
建立了四旋翼倾转飞行器旋翼、机翼、机身的非线性气动模型和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仿真模型,根据仿真模型计算各个操纵面的操纵效率,确定了不同状态下各个通道需要用到的操纵方式,结合飞行动力学模型和操纵方式,在纵向通道上进行了全包线的配平计算,表明了操纵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