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114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速度同步控制的电液负载模拟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的精确非线性数学模型 ,从理论上对采用传统的结构不变性原理来消除多余力的方案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其效果有一定局限性的机理 ,说明电液力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和频率特性对电液负载模拟器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进而提出了利用舵机伺服阀的控制信号进行速度同步控制、抑制多余力矩的新方案 ,消除了系统滞后的影响 ,另外 ,由于舵机与加载马达数学模型的相似性 ,对非线性起到了一定的补偿作用。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案在系统的动态品质、鲁棒性和消扰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当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2.
卫星相干光通信系统信号解调过程中,卫星相对运动会导致接收的信号光产生GHz量级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光的远距离传输导致光信噪比极低,传统方法无法在低信噪比下补偿大范围多普勒频移,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两段式频率捕获算法,该算法包含自动扫频和锁频控制两个阶段。自动扫频阶段通过本振光自动频率扫描将频差缩小至100 MHz量级;锁频控制阶段通过高精度的本振光频率控制与FFT变换,在低信噪比下继续缩小频差至MHz量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2 dB信噪比下补偿大动态范围的10 GHz范围多普勒频差,满足卫星相干光通信解调需求。  相似文献   
113.
袁化成  陈文芳  刘君  华正旭 《推进技术》2017,38(8):1717-1725
为了探究前体典型几何参数对高超声速前体/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在相同的前体外压缩角度和几何长度下,对基于圆锥截线参数控制横向截面的高超声速前体流动特性开展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高超声速前体宽度比、形状参数、形状角度参数以及水平半宽控制曲线次数对高超声速前体/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上述四个几何参数对前体横向压力梯度的构建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前体横向溢流,进而影响前体/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增大前体宽度比、形状参数、水平半宽控制线次数,减小形状角度参数,可减小前体展向压力梯度及横向溢流,提高前体/进气道流量捕获特性,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上述参数变化对应的前体/进气道流量系数分别增加了25.1%,13.7%,20.3%及12.2%。  相似文献   
114.
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姿态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非合作目标姿态视觉测量方法。该方法先设计特征提取网络并利用公开数据集进行预训练,用少量实际目标图像进行迁移学习,实现非合作目标图像高层抽象特征的自动提取;再设计基于回归模型的姿态映射网络,建立图像高层特征与三轴姿态角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非合作目标的姿态测量。实验验证了两类特征提取网络测量精度和参数量大小,测量精度可达 0.711° (1σ),表明了“单目相机+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5.
近年来,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理论和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MPC的基本原理;简要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电机系统MPC技术的研究概况。研究了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应用于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案。总结了FCSMPC关于价值函数设计、计算量降低、矢量作用个数以及鲁棒性提高等方面的研究思路。展望了未来FCSMPC技术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6.
为深入探究唇罩侧板后掠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风洞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侧板不同后掠状态下的不起动流场特征,细致地研究了后掠角度影响进气道起动的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唇罩后掠能够提高进气道的起动能力,来流Ma=5.0和Ma=4.0时,进气道的最小起动后掠角分别为75°和82.5°。Ma=5.0来流条件下,不起动的分离包前缘形态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不受后掠角影响。唇罩后掠角度增大时主要通过侧板的展向溢流,改变分离包的位置及形态,进而通过降低分离包内的逆压梯度来影响进气道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17.
华艺欣  唐莎莎  邵翥 《飞行力学》2020,(2):77-80,94
针对目前IFSTA变稳机控制律模式不全,不足以全面体现飞机纵、横、航向的操纵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根据试飞员培训的具体需求,基于IFSTA响应反馈原理重新设计了多构型变稳控制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试飞员培训需求。结果表明,所设计的50余种模态的变稳控制律,极大地丰富了当前变稳机控制律构型,不仅可以满足未来试飞员培训的要求,对新型变稳飞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整星隔振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谌勇  骆剑  华宏星 《航空学报》2005,26(2):179-183
为了减小卫星发射时所承受的环境载荷,降低卫星及其设备的质量控制成本,提高卫星发射的可靠性,所以整星隔振技术得以研究和应用。整星隔振是在不改变卫星原结构前提下,重新设计具有隔振效能的适配器,或者在运载火箭和卫星之间引入隔振装置,隔离从星箭界面传递给卫星的轴向或侧向振动。详细介绍了近十年国外整星隔振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9.
针对框架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的轻量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响应面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将被优化的尺寸变量与优化目标分别作为输入与输出,通过灵敏度分析与试验设计等方法建立并拟合为对应的响应面模型,设定轻量化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后求解数学模型获得优化方案。通过将求解结果代入有限元模型计算比较验证该方案的准确性,并以某具体模具为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与过程。  相似文献   
120.
刀具磨损预测对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广泛采用难加工材料的航空航天制造领域。数据与机理融合模型能够结合机理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的优势,是实现刀具磨损预测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的融合方法难以有效平衡数据和机理对模型的权重,导致难以真正实现融合模型的预期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学习(Meta learning,ML)和PINN(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的刀具磨损预测方法,通过磨损机理约束数据驱动模型的解空间,并结合元学习算法优化融合模型的损失函数以合理利用数据和机理提供的信息。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变工况下的刀具磨损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