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3篇 |
免费 | 740篇 |
国内免费 | 28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71篇 |
航天技术 | 447篇 |
综合类 | 278篇 |
航天 | 5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150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49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简易双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别用QR阻尼法和同步响应法计算该双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以及主振型。用该软件自带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该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的计算程序,分别求出内转子和外转子为主激励的临界转速及主振型。对比结果发现采用QR阻尼法和同步响应法计算双转子系统前三阶临界转速的误差均在1%以内,结果吻合很好。用这2种方法计算双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都能得到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53.
54.
大型飞机地面运动特性是飞机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飞机的地面滑跑、转弯以及刹车等过程.地面运动特性的分析涉及到动力学、液压、控制等多领域,是典型的多学科耦合的复杂问题.以某大型民用飞机为研究对象,从主制造商的系统集成性能分析需求出发,通过多学科解耦和模型物理度划分两个角度进行地面特性模型架构的分解与定义,并以飞机... 相似文献
55.
56.
由于卫星速度远快于飞机,传统的条带式已不适用于星机双基地SAR。有文献提出一种"双向滑动聚束式",但该模式存在成像场景长度短、成像算法复杂等缺点。利用星机双基地SAR接收机端信噪比高的特点,提出两种新的工作模式,分别是"卫星宽波束、飞机反向滑动聚束式"和"双宽波束式"。当仅展宽飞机波束时,"双宽波束式"演变为"宽波束接收式"。从理论上分析两种工作模式的可行性,并计算得出典型参数下的技术指标。相比于"双向滑动聚束式",在方位分辨率相等的条件下,这些新模式的场景长度都明显增加。但除"宽波束接收式"外,所提两种新模式将使返回卫星的单基地回波无法使用。文末分析了几种工作模式的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57.
飞行仿真气动力数据机器学习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器学习思想,提出了一种大空域、宽速域的气动力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飞行仿真弹道数据辨识的气动力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对高度、速度、姿态和舵偏角等多维度强非线性特性的全弹道气动力数据的高精度逼近。首先,分析了神经网络层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等对建模误差的影响,通过对典型弹道气动数据的神经网络建模计算,确定了较合适的神经网络层数和较优的隐层神经元个数。进而,利用飞行仿真的弹道数据辨识出沿弹道的气动力,采用神经网络建立了包含多个弹道融合的气动力模型,输出量分别为三轴气动力系数和力矩系数。最后通过气动模型输出量与原样本数据的对比,以及4条未参与训练弹道气动数据的预测,验证了该气动力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建模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飞行器气动力模型,对拟合多源耦合输入全弹道非线性气动力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在样本覆盖的高度、速度、姿态和控制舵偏角范围内,气动力拟合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外推性。该项研究可以为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气动建模提供新的方法,并且能为飞行器气动力数据挖掘、飞行仿真和总体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59.
60.
以微机、LH-SC16A型A/D板、SC50型D/A板以及TMS320C30A型DSP板为基础,建立了时域结构响应主动控制的主从机并行处理系统。这一系统具有多通道快速运算能力,可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律,更新速率,改善控制系统的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