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3篇
  免费   2761篇
  国内免费   1104篇
航空   4936篇
航天技术   2052篇
综合类   1315篇
航天   2395篇
  2025年   2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高压水射流在油气资源钻探与增产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但在井下作业时,射流一般处在很高的围压环境中,围压究竟对射流结构和能量传递有何影响是长期困扰着钻井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围压水射流冲击压力测试装置,测得了不同围压条件下轴线冲击压力及射流压力。研究发现:憋压加载围压条件下,当围压小于喷嘴流量系数平方倍射流压力时,射流压力基本不变;围压较大时,射流压力随围压线性增加;围压对1倍喷距内的高压射流冲击压力基本没有影响;无因次射流轴向水力静压与无因次围压的3.3次方成正比,随无因次喷距线性增加,但当无因次围压超过阀值(0.6~0.7),水力静压将随围压线性增加;无因次轴线冲击压力与无因次围压的0.15次方成反比,而随无因次喷距线性减小,但超过阀值后基本不变。本研究可为钻井水力参数设计、冲砂洗井等井下作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22.
卫星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是指根据用户接收机的多余观测值监测用户定位结果的完好性,其目的是在导航过程中检测出发生故障的卫星,并保障导航定位精度。针对卫星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可用性不足的问题,结合机载实际导航系统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压高度表辅助的机载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综合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及气压高度表观测信息,建立联合系统的观测模型,推导了基于多解分离的完好性监测及保护级别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该算法在可见星为5颗时仍能识别故障卫星。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故障检测能力及可用性,能有效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监测性能,从而保证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23.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战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拦截机动目标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制导律在拦截机动目标时存在制导精度差、末端过载突变的问题,故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最优导引律.首先,介绍了分数阶微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其数字实现方法;然后,分析了弹目相对运动关系,通过分数阶变阶次建模和最优控制理论推导出了分数阶导引律;最...  相似文献   
924.
传统视觉导航方法多依赖于稳定的环境特征和全局一致的地图,对于环境特征及光照要求较高,同时存在无法获得精确的导航位置、收敛性无法保证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不依赖全局地图,仅通过识别ArUco码信息实现自主移动机器人返航的方法。机器人在出发状态中识别并以时序记录相对于视界内的ArUco码的关键位姿,使得在返航状态中通过选择视界内时序更小的ArUco码并构建局部坐标系从而实现局部定位与导航,并通过局部坐标系的连续变化,实现无全局地图返回出发点的目的。机器人对不同的出发路径实现了返回出发点的结果并实现了静态障碍物的避障功能,在全覆盖路径返航测试中节约了79.16%的路程,同时机器人在20次重复定位测试中实现了平均停止误差0.8cm。该方法展现出对于不同出发路径采用更短的返航路径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925.
采用液压泵的脉动参数方法进行故障诊断试验研究,在介绍了必要的数学模型和参数测量原理后,着重定性分析了液压泵游隙故障下泵源脉动参数Qs,Zs的变化,并给出了判断此种故障的参考阈值方法,试验表明本方法在液压故障诊断方面具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6.
利用多颗卫星的时差频差对辐射源进行位置和速度的测量,其本质意义上是一个含有噪声项的高度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针对地面目标而言,可以采用基于WGS-84地球模型作为目标位置和速度约束,更进一步的增加了定位系统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定规划(SDP)的定位解算法,将非线性方程求解问题通过适当的松弛,转化为半定优化(SDO)的问题,借助于业界较为成熟的CVX等优化软件进行定位求解,并研究了该模型条件下的克拉美罗下界(CRL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逼近克拉美罗下界。  相似文献   
927.
三角翼大幅度俯仰运动非定常洞壁干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3m低速风洞中用两个后掠角均为 70°的大小三角翼模型进行过失速非定常运动模拟 ,两个模型外形几何相似 ,根弦比为 1∶ 2 .1 2 5。在模型运动过程中测量模型的非定常气动力和风洞洞壁上的非定常壁压。研究大小模型对非定常气动力和非定常壁压特性的影响以及模型运动的缩减频率效应和雷诺数效应。结果表明 ,非定常壁压与非定常气动力一样具有迟滞特性 ,模型越大 ,迟滞环越大。  相似文献   
928.
李锋  孟广伟  沙丽荣 《航空学报》2009,30(12):2316-2321
 针对常规设计中对功能函数失效状态规定与常识不符这种情况,提出了考虑模糊失效准则的结构疲劳寿命可靠性,将结构寿命视为随机变量,而设计寿命视为模糊变量,研究了设计寿命服从线性L-R分布时的结构疲劳寿命可靠度,给出了随机载荷下结构疲劳寿命概率密度函数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随机变量与模糊变量相组合时的一种新的可靠度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先利用Gauss-Legendre积分将模糊可靠度求解的二次积分转换成一次积分,列出与Legendre多项式零点相对应的阀值,然后在给定的阀值下,将设计寿命转化成普通的截集区间,在截集区间内假定结构疲劳寿命概率密度函数服从均匀分布,利用Monte Carlo模拟得到对应于该阀值的结构疲劳寿命可靠度值。数值结果表明,常规设计下结构的疲劳寿命可靠度偏于危险。  相似文献   
929.
航天员在航天活动中不可避免将遇到特殊而复杂的航天环境因素作用,其对人体会产生特殊影响,常人很难耐受和适应。而在地面模拟航天特殊因素环境并通过试验来选拔和训练航天员,是提高航天员对这些环境的适应和耐受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简要介绍了航天特因环境及其对人体的影响,航天特因环境选拔训练项目以及载人航天环境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930.
凹腔/支板结构亚燃冲压燃烧室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避免基于凹腔火焰稳定器的亚燃冲压燃烧室壁面喷注时燃料与主流空气掺混非均匀性问题和提高燃烧室的性能,提出在亚燃冲压燃烧室中使用支板喷注代替壁面喷注的方案,数值模拟了凹腔/支板结构亚燃冲压燃烧室中燃料分布及流场结构,并分析了支板结构对燃料空气混合及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支板虽然使燃烧室出口的总压恢复系数相对于壁面喷注方式下的降低了63%,但能使燃料均匀分布于整个流道内,增强了燃料与空气掺混,使燃烧室出口的混合效率和燃烧效率分别提高了21.4%和20.5%。燃烧效率的提高弥补了采用支板导致的燃烧室内气流的额外总压损失所带来的机械能损失,使得支板喷注时燃烧室出口的比冲提高了39.6%。因此,在亚燃冲压燃烧室中设置凹腔/支板结构,有利于提高燃烧室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