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208篇
航天技术   53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9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三菱AnS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为例,在介绍其主要模块的性能参数基础上,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对拦焦机和装煤车的控制及其控制特点。  相似文献   
62.
除了常说的三大理论来源以外,马克思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还有很多丰富的思想资源,其中,基督教和《圣经》传统、古希腊神话和西方文学作品对马克思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马克思对他们采取了批判的借鉴的态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成为马克思理论体系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由PC机主CPU与TMS320C32(以下简称C32)DSP构成的多目标雷达坐标测量系统,并将任务合理分配给PC机主CPU及C32负担,从而使PC机主CPU和C32在低价位下提供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64.
65.
维修检查仿真系统有利于培训机务人员的测量技能,维修测量仿真是维修检查仿真系统的核心技术。针对测量过程仿真中测量对象种类繁多,通过引进自顶向下设计方法对Petri网进行理论扩展,在基本Petri网的基础上引入颜色标记、随机时间变迁,对测量对象、测量工具等要素进行描述,构建基于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CSPNAT测量过程模型。通过实例验证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6.
本文给出了几种异步非二进制计数器时序逻辑的一般设计方法,希望对学习和应用异步时序逻辑设计的人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一种特殊梯度分布功能梯度材料矩形板弯曲问题。假设材料的弹性模量在板厚度方向上呈幂函数分布,泊松比为常数,引入PLEVAKO解,利用分离变量法,导出四边简支功能梯度材料矩形板弯曲问题的解析解。通过算例分析了材料组分变化时,功能梯度板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梯度分布板结构中的应力、位移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有时甚至差别很大。该方法为发展针对功能梯度材料特点的数值算法和简化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短距离起飞产生的过载加速度可能对飞行员的安全操作造成极大隐患。本文建立飞行员-座舱系统的多刚体模型,仿真分析了胸-背方向的加速度载荷(Gx)对飞行员驾驶状态下的人机动力学响应。首先,根据第3百分位的男性人体测量学数据,通过三维CAD软件建立了飞行员的虚拟假人模型;并根据设计参数的要求建立了包括座椅和操作杆(油门杆与驾驶杆)在内的飞机座舱模型。然后,以标准的短距离起飞的加速度模拟曲线为载荷条件,利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ADAMS模拟了飞行员在短距离加速起飞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及飞行员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力学相互关系。仿真结果表明,过载加速度会经飞行员身体传递给操作杆,5G加速度载荷产生的传递力作用在驾驶杆和油门杆上的值分别为128 N和211 N,两者均已超过了通常操作杆所设计的有效阈值,因此存在误操作的可能。另外,本文结合仿真结果和国外现有战机设计,提出了短距离起飞下飞行员避免误操作的可行方式,结果显示该方式可以有效地转移加速度传递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方法将为在短距离起飞作用下避免误操作的分析提供技术途径,得到的结果将为驾驶部位的人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针对目前轨姿控发动机动态推力与推力矢量测试系统测量精度低、测试覆盖面不全及操作的复杂性,研制了一套基于压电测力平台的动态推力与推力矢量测试系统。此系统的研制攻克了测力平台结构参数优化技术、标准信号发生器设计技术、测试相间干扰处理技术等五项关键技术点.实现了连续脉冲力及多方向力的测量,系统操作可靠、便捷,各项测试指标满足总体要求,为动态推力及推力矢量测试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70.
自动铺丝用预浸丝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预浸料特点,提出平刀与圆刀2种分切刀具形式。以分切预浸丝束宽度与边缘质量为评价标准,对比了2种刀具形式对预浸料的分切质量,研究了刀具形式、工艺参数对分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平刀刀片薄,弯曲模量低,易发生弯曲变形,所得预浸丝束宽度稳定性差;同时,由于刃口始终固定、散热性能差,分切过程中刃口处容易发生树脂堆积,使刀片钝化,影响丝束边缘质量,无法实现对预浸料进行高质量连续式分切。而圆刀分切时,由于刀片旋转,刃口不断变化;独特的刀具形式,降低了刀片在分切过程中的侧向移动,使得圆刀分切能够获得宽度均匀,边缘质量良好的自动铺丝用预浸丝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