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14篇 |
免费 | 2523篇 |
国内免费 | 100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285篇 |
航天技术 | 1940篇 |
综合类 | 1229篇 |
航天 | 21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200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167篇 |
2016年 | 178篇 |
2015年 | 252篇 |
2014年 | 372篇 |
2013年 | 391篇 |
2012年 | 482篇 |
2011年 | 520篇 |
2010年 | 566篇 |
2009年 | 574篇 |
2008年 | 529篇 |
2007年 | 496篇 |
2006年 | 403篇 |
2005年 | 357篇 |
2004年 | 268篇 |
2003年 | 249篇 |
2002年 | 265篇 |
2001年 | 255篇 |
2000年 | 262篇 |
1999年 | 303篇 |
1998年 | 286篇 |
1997年 | 236篇 |
1996年 | 180篇 |
1995年 | 157篇 |
1994年 | 194篇 |
1993年 | 148篇 |
1992年 | 149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6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通过对动叶叶尖进口端壁附面层的性状分析,指出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动叶叶尖间隙流端壁面静止(工况 1 )和仅有端壁面运动 (工况 2 )进口端壁附面层与真实情况的差异。根据转子静止静子转动这一相对运动思想设计出动叶叶尖间隙流实验模型 (工况 3)。对上述 3种工况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和叶尖间隙流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表明:工况 3比 2,1叶尖间隙泄漏涡生成得早且间隙泄漏流量较大;采用无粘叶尖间隙流计算模型,在叶片后面部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而在叶片前缘部分由于流向压力梯度较大使得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93.
刘丽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22(1):63-65
介绍一种以AT89C55/51单片机为核心的主从机船舶位置控制系统。驾驶员在船长室通过键盘给定理想航向信号,选择航向传感器一电罗经测出实际航向信号,将这两个信号进行运算和处理,然后发出理想的舵偏转角信号给从机。从机安装在舵机所在现场,由精密电位器测出实际的航角信号,从机将其与理想的舵角信号进行比较,并发出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信号,从而系统快速可靠地实现船舶位置的串级控制。主从机之间的通信以RS-422标准实现。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详细分析系统原理并给出软件框图。 相似文献
94.
未来20年C919飞机群整体需要5000台份发动机,LEAP-X1C有可能将占到2500~3500台份;而SF-A和SF-B将占到1500~2500台份。这样的市场预测值对于LEAP-X1C与SF-A和SF-B来讲都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
95.
96.
介绍了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成像原理和种类,国外的研究进展以及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关于早期工艺设计理论方法的研究都是以特征信息为基础,不能利用早期阶段粗粒 度、非完备的产品信息.为此,采用关键特性表示粗粒度、非完备的产品信息,提出基于核 心工艺框架的工艺设计方法.核心工艺框架是对满足关键特性要求的工艺计划的抽象,可表 达产品族或零件族中各种变型的核心工艺内容,根据分支和存在规则快速配置工艺计划.基 于核心工艺框架的工艺设计过程包括4个步骤:确定产品族/零件族,检索核心工艺框架, 配置核心工艺和工艺路线设计,有效性规则、原理性规则和定制性规则确保工艺设计的准确 性.最后通过有翼导弹的弹翼主梁的加工工艺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
软件框架需要在领域内不同的应用环境中使用,因此框架的适应性是其非常重要的质量属性.将反射技术引入建模与仿真领域,通过将支持大规模分布交互仿真系统开发的软件框架进行体系结构级的反射,解决了系统结构动态演化和运行时扩展问题;通过对仿真模型进行组件或对象级的反射,解决了模型的动态表示和行为演化问题.通过将反射塔构造为一个数据仓库对反射模型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接口访问,使系统在体系结构模式上表现为以数据仓库为中心,改善了反射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反射数据库的软件设计模式.利用RTI的服务去维护分布的仿真节点的反射数据库,简化了系统的实现,同时也封装了RTI,从而构造了一个比HLA更高级和友好的分布计算和仿真环境,为仿真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
借鉴复合材料结构建模中的均匀化处理方法建立了压电网络板机电耦合动力学方程并对其进行求解,获得了耦合系统的频率特征方程;通过求解频率特征方程发现压电网络板的固有模态以耦合模态对的形式存在;在此基础上对耦合系统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表明耦合模态对的特征频率值随着电感的变化会出现频率转向现象.进一步通过对系统在频率转向区能量转换规律的研究,揭示了压电网络板中频率转向的意义.最后,分析了压电网络板设计参数对频率转向区特性的影响,为压电网络板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