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航空   610篇
航天技术   205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2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41.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results assessing the role of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tracking data through precision orbit determination (POD) during the check-out phase for Chang’E-1, and the lunar gravity field solution CEGM-01 based on the orbital tracking data acquired during the nominal phase of the mission. The POD of Chang’E-1 is performed using S-band two-way Range and Range Rate (R&RR) data, together with VLBI delay and delay rate observations. The role of the VLBI data in the POD of Chang’E-1 is analyzed, and the resulting orbital accuracies are estimated for different solution strategies. The final orbital accuracies proved that the VLBI tracking data can improve the Chang’E-1 POD significantly. Consequently, CEGM-01 based on six-month tracking data during Chang’E-1 nominal mission phase is present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is assessed by means of the gravity field power spectrum, admittance and coherence between gravity and topography, lunar surface gravity anomaly and POD for both Chang’E-1 and Lunar Prospector (LP).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EGM-01 h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over a prior model (i.e. GLGM-2), and shows the potential of Chang’E-1 tracking data in high resolution lunar gravity field model solution by combining with SELENE and LP tracking data.  相似文献   
742.
针对无人机(UAV)盘旋侦察飞行过程中,横侧向运动为非方阵多变量系统,且存在强耦合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解耦方法。首先建立无人机横侧向非方阵系统模型,并采用内环反馈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方阵化,然后基于一种最优化的逆乃奎斯特阵列法,提出了扩展INA法迭代公式,用于无人机非方阵系统的动态解耦补偿器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补偿后无人机偏航、滚转通道间的耦合效应明显降低;且设计方法物理概念清晰,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743.
一种供电特性试验设备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非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4):118-120
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实现对航空电子设备供电特性的自动化检测就变得日益重要。介绍了一种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供电特性试验自动化测试的方法。根据国内外现行的相关测试标准对机载电子设备的供电特性测试要求,以及实验室原有电源测试设备,从硬件结构和软件程序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硬件改造、软件升级,设计了输出管理部件、增加了高精度可控源、更改了部分测试程序,实现了输入浪涌、输入瞬变等测试功能,从而完成机载电子设备的供电特性试验。  相似文献   
744.
由于装配误差或重力等原因,挤压油膜阻尼器在实际使用中难以避免产生静偏心。为了研究静偏心对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特性的影响,基于广义雷诺方程推导出静偏心条件下挤压油膜阻尼器雷诺方程并建立了静偏心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随后运用数值积分获取静偏心下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响应。研究表明:转子进动半径随着静偏心增大而减小;静偏心显著影响转子轴心轨迹,静偏心时转子轴心轨迹在大多数转速下近似为椭圆而不再是圆,静偏心下突加不平衡响应瞬态振幅远高于无静偏心条件下瞬态振幅。  相似文献   
745.
为突破实际测试当中的局限,研究了横电磁波传输(TEM)室频率范围的扩展方法。运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相关原理,通过分析TEM室壳体开缝对高次模的影响,利用壳体表面电流分布变化规律和波导缝隙天线原理重新解释了开缝对高次模的抑制作用,进而提出了一种TEM室壳体表面开缝的设计方法。通过电磁场数值仿真,验证了抑制高次模工程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其控制参数和约束条件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评估;通过加工实物并进行实测,进一步验证了新方法的效果。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开缝抑制高次模的工程方法能够在不减小测试空间与影响主模传输的前提下,将测试带宽扩展了42.9%。   相似文献   
746.
张桂英 《飞行力学》1991,(2):32-38,68
本文用修正的哈明预测校验计算方法,计算了H-6飞机在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和三向风切变的情况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和下滑航迹的变化,并根据需要给出了改善飞机对风切变适应能力的自动驾驶仪结构,用快速数字仿真方法计算出了改善结果.  相似文献   
747.
唐杨  祝小平  周洲  严飞 《航空学报》2022,43(1):466-478
自杀式攻击型无人机在强对抗条件下为从不同方向对目标实施同时攻击,需要采用多机协同制导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时间和角度控制的协同制导律。首先设计了一种带有辅助阶段的两阶段制导律,通过引入辅助阶段制导增强了两阶段制导律的时间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带有辅助阶段的两阶段制导律的切换条件作出适当修改以同时控制攻击时间和角度。当期望的攻击时间和角度在合理区间内取值时,制导过程始终满足无人机的加速度约束和导引头的视场约束,该方法可用于实现多机协同攻击。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748.
针对卫星系统对于微波大功率放大器的需求,研制了L频段200W高效率固态功率放大器,对其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应用低温共烧多层陶瓷技术,实现了射频电路的高集成和小型化;基于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应用波形赋形及线性补偿技术,提升了射频电路的功率和效率;采用移相全桥拓扑,研制了高效率、大功率二次电源。在1.45~1.55GHz的频带范围内,固放整机输出功率大于200W,效率高于60%,3阶交调优于18dBc,同时具备30dB增益可调,360°内步进5.6°的相位可调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固放为目前国内星载领域连续波功率和效率最高的单机。  相似文献   
749.
固体推进剂断裂韧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声发射试验系统和CT试样,对HTPB推进剂I型裂纹断裂韧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声发射事件特性和裂纹扩展特性的关系,得到一种由振铃计数确定临界载荷的方法,该方法能准确求得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750.
采用距离变换方法对动态战场环境中无人机航迹规划问题进行研究。改进了距离变换扩散过程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对大范围复杂环境进行处理。针对战场环境中航迹规划的特点,在考虑航程代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代价的距离变换方法,将敌方威胁等因素的影响作为风险代价集成到距离变换过程中。通过对威胁值进行设置,规划时可以根据任务态势在航程代价和风险代价间实现协调以满足不同的战术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航迹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