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航空   653篇
航天技术   264篇
综合类   128篇
航天   3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分别建立了新型低能耗N2-NO系统的单电极尖端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非热等离子体NO还原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极极问电压V和尖端距离lg以及Al2O3,CaO,MgO,玻璃等不同介质阻挡对活性N原子产生及NO还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O还原率随尖端距离lg的增大而先增后减,随极间电压Vm和气体停留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尖端距离lg是决定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Eg和气流停留时间t的关键几何变量。利用活性N原子的产生条件解释了放电外轮廓直径及电场强度随尖端距离lg变化的消长规律。不同阻挡介质所形成的气体放电的电场强度不同,提供给活性粒子的能量也不同,从而对NO还原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单电极尖端放电NO还原特性的研究结果对介质阻挡放电NO还原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为降低纤维缠绕过程中纱筒退绕的纤维磨损,研制了低损伤退绕跟随系统。通过分析纱筒卷绕特点及退绕运动过程,提出了角度替代的控制思想和导纱器自适应跟随控制策略;通过计算机控制伺服电机驱动导纱器运动,可实现对任意卷绕线型的自动跟随。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研制的系统跟随效果理想,有效消除了纤维的摩擦损伤,提高了缠绕复合材料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3.
首先根据航空后续备件消耗的特点,将后续备件分为四类:有寿件、可修件、消耗件和低耗件;对于前三类分别建立了计算模型,对于低耗件,提出了专家估算方法。经实际验证,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热处理温度对硬铬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硬铬镀层性能的影响.发现经过200~300℃1*#h热处理,镀层硬度明显提高,耐磨性得到改善,但硬度和耐磨性的最优点对应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镀层XPS分析表明,热处理过的镀层中有有机碳化物析出.对镀层的EDAX分析表明,热处理使镀层表面氧含量增高,但对镀层微裂纹数量和宽度没有明显影响.对镀层的XRD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镀层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5.
以蝗虫跳跃特性为依据,设计出一种仿蝗虫弹跳机构并对其弹跳机理进行研究.首先从生物学和机构运动学相结合的角度,对蝗虫的跳跃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蝗虫后腿的跳跃机理,发现跳跃后腿膝关节在起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虚拟样机建立蝗虫模型,对蝗虫的跳跃过程进行仿真.根据蝗虫跳跃机理和后腿结构特点,基于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弹跳效率原则,设计出一种单自由度的仿蝗虫跳跃机构模型,对该机构在起跳阶段进行运动性能分析,通过与蝗虫跳跃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跳跃机构具有与蝗虫弹跳后腿近似的力学特性.最后通过机构的样机实验验证了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仿生高效的柔性跳跃机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6.
为准确而快速地计算与评估电机的性能,以I型转子结构永磁电机为例,提出了一种计及多因素影响的空载气隙磁密的解析计算法,并用有限元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了永磁体尺寸、隔磁桥高度和极弧系数等参数对气隙磁密的影响规律,为优化电机方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7.
小型感性耦合射频等离子体中和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建武  马隆飞  薛森文  章楚  段俐  康琦 《推进技术》2018,39(7):1673-1680
为了研究适用于百瓦级电推力器的离子束流中和技术,基于电子鞘层模型、射频等离子体最优放电技术和通过插入探针实现快速点火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小型感性耦合射频等离子体中和器(RF plasma neutralizer,RPN)。实验研究了RPN中和器的稳定工作条件和电子引出特性,实现了RPN中和器稳定工作和电子有效引出。实验结果表明:电子引出特性主要取决于发射孔附近阳极斑的形成与否,而阳极斑的形成又主要受结构设计、工质流量和偏置电压等运行条件的影响;通过对RPN运行条件的优化试验,获得了55~150m A可调电子束流范围和较高的工质利用系数(3.9~10.5),满足离子束流中和需求;另外,实验中还观察到了电子束流随工质流量或偏置电压的迟滞现象。  相似文献   
88.
倾转旋翼机兼具垂直起降和高速巡航能力,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倾转旋翼机特有的短距起飞方式下的起飞性能设计计算方法,对飞机研制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套适用于初步设计阶段短距起飞方式下的起飞性能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短舱最小倾斜角的确定、起飞离地速度和起飞距离计算公式的推导;同时将该方法用于倾转旋翼机的初步设计,并分析机场海拔高度和不同天气条件对起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合理,符合起飞规律,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如川  葛一凡  魏松  姚旗 《航空学报》2018,39(Z1):722227-72222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探索计划的提出给载人登月和载人火星等带来了机会和风险,NASA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在开展在月球或火星表面利用当地提炼的材料进行原位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ISFR)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优势和潜力。然后,根据所用原材料和成形工艺原理的不同,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又分为电子束熔融(EBM)和电子束自由成形制造(EBF3)技术两个分支,分别介绍了这两个分支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采用该技术研制出的零件的性能,结合硬件设备的情况介绍了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适用性,同时也详细介绍了NASA利用兰利研究中心的C-9抛物线飞行试验系统进行电子束原位制造微重力试验的研究成果、试验数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中国未来空间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关于发展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90.
针对火箭发动机喷管伺服机构的负载模拟问题,采用机械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可对伺服机构的惯性负载、摩擦力矩负载、弹性力矩负载、安装刚度以及发动机喷管柔性特征进行模拟的负载模拟器,并建立了模拟器和伺服机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惯性负载、弹性力矩以及喷管柔性对伺服机构负载多自由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伺服机构扫频实验,负载模拟器中的负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可复现伺服机构实际工作中的动态特性。说明该负载模拟器结构设计合理,从而为具有多自由度特性的火箭伺服机构的负载模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该系统已经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