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102篇
航天技术   28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无接触感应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具有供电安全、方便灵活的优点.本文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星载电源的采用串联补偿拓扑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具体介绍功率控制和转换电路及松耦合变压器的设计;设计了一种高效率无线能量转换电路,通过建立一个220 W原理样机对系统进行验证,实际测...  相似文献   
102.
简介了发动机磁悬浮试验架侧向力测量原理及方法.设计基于磁悬浮试验架的侧向力静态标校试验,辨识电磁力计算公式中的电流刚度系数、位移刚度系数,对磁悬浮试验架侧向力测量的静态特性进行了鉴定,得知重复性、线性度和迟滞性均小于或等于5%,综合误差小于或等于8.7%.经过对某固体发动机试验数据的处理表明,使用磁悬浮试验架能够测量发动机稳定工作时间段产生的侧向力.  相似文献   
103.
针对传统有线连接的整星电缆网其灵活性差、通用性差及操作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解决卫星舱内有线连接在整星布局、装配、集成和测试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基于卫星舱内使用的无线传输网络设计和探索,包括无线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频率配置及通信抗干扰等内容。通过基于某型号卫星的数据传输应用场景进行了方案设计和试验测试,验证了卫星舱内无线传输技术的可行性,为解决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平台自身管理提供了一个高可靠、高效率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4.
以医疗器械应急物流配送为研究对象,以配送时间最短为研究目标,建立了医疗器械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将混沌蚁群算法用于模型求解,给出了求解步骤。经计算机仿真表明,与基本蚁群算法相比,混沌蚁群算法优化质量明显改善,有效缩短了应急配送时间,提高了医疗器械应急物流的配送效率。  相似文献   
105.
费伦  段海滨  徐小斌  鲍瑞  孙永斌 《航空学报》2020,41(1):323490-323490
针对空中加油过程中的受油机模型建模误差和强扰动以及自抗扰控制器(ADRC)人工参数整定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重变异鸽群优化(VWMPIO)算法的无人机自抗扰控制器优化算法。首先,给出了六自由度无人机(UAV)模型,基于自抗扰控制结构设计了一种受油机的姿态控制器,在此基础上用所提出的变权重变异鸽群优化算法整定了自抗扰控制器参数。随后,将变权重变异鸽群优化与其他基本鸽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并从控制性能和抗噪声性能的角度对自抗扰控制器和传统的比例-微分-积分(PID)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提高复杂态势环境下无人机空中加油的控制精度和扰动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6.
According to large coverage of satellites, there are various channel states in a satellite broadcasting network. In order to introduce an efficient rat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to satellit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multicast services with finite-length packets, a cross-layer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is proposed with Luby transform (LT) codes for efficiency in the network layer and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for reliability in the physical layer jointly. The codewords generated from an LT encoder are divided into finite-length packets, which are encoded by an LDPC encoder subsequently. Based on noise and fading effects of satellite channels, the LT packets received from an LDPC decoder either have no error or are marked as erased, which can be mod- eled as a binary erasure channels (BECs).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LT parameters and LDPC parameter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DPC code rates in the physical layer and LT codes word lengths in the network layer are investigated. With tradeoffs between the LT codes word lengths and the LDPC code rates, optimized cross-layer solutions are achieved with a binary search algorithm. Verified by simulations, the proposed solution for cross-layer parameters design can provide the best transmission mode according to satellite states, so as to improve throughput performance for satellite multimedia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07.
在体积200立方米的超小型机动式系留气球地面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具体介绍了该锚泊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组成及关键部件的设计要点。尤其对该锚泊系统主要设计载荷计算方法和锚泊系统设备的抗倾覆设计方法进行了重点论述。该方案能够较好的实现该系统地面及空中安全锚泊功能,并能解决了该系统抗倾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8.
DAS(按需接入业务)作为一种新兴业务,不但扩展了美国TDRSS(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多址返向能力,而且还采用模块化的体系结构,为未来的空间网络互联提供了支撑。根据规划,我国未来的中继卫星系统也将提供按需接入业务。因此,在简要介绍TDRSS DAS概念与体系结构,并对其用户分类、返向波束工作方式、典型操作场景、服务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6种DAS应用模式:1)航天器用户+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任意TDRS或全TDRS服务模式;2)航天器用户+非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特定TDRS服务模式;3)航天器用户+非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任意TDRS或全TDRS服务模式;4)非航天器用户+随机接入+静态波束组合方式+特定TDRS服务模式;5)非航天器用户+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任意TDRS或全TDRS服务模式;6)非航天器用户+非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特定TDRS服务模式,以期能对我国未来中继卫星系统S频段多址业务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9.
应力强度因子变程相关的FGH97蠕变-疲劳裂纹扩展主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FGH97试件在750℃,应力比为0.05,不同保载时间和应力强度因子变程处的断口微观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保载时间为90s时,随着应力强度因子变程提高,疲劳条带特征逐渐消失,可忽略疲劳载荷作用的应力强度因子变程值位于中等水平处;保载时间为450s和1500s时可忽略疲劳载荷作用的应力强度因子变程值更低.基于包含蠕变-疲劳交互项的3项式模型,引入时间相关和循环相关分量对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保载时间下,时间相关分量与循环相关分量对总的裂纹扩展速率的贡献量与应力强度因子变程水平有关.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时间相关裂纹扩展速率描述模型,并讨论了不同保载时间下影响裂纹扩展主导因素的应力强度因子变程值.   相似文献   
110.
赵文胜  郭金鑫  侯金丽  费立森 《推进技术》2018,39(10):2297-2302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及空天飞行器使用需求,提出了涡轮基双燃烧室超燃组合循环发动机(Turbine-based dual-combustor scramjet combined cycle propulsion,TBDC)概念,由成熟涡轮与双燃烧室超燃冲压发动机并联组成,Ma0~2.5以涡轮模态为主,Ma2.5~6+主要由双燃烧室超燃冲压发动机提供推力。分析了双燃烧室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马赫数低、工作包线下边界宽域特点对解决涡轮基与冲压级模态转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推力陷阱"的有效性和双燃烧室技术应用于组合发动机的可行性,研究了双燃烧室发动机适应组合发动机一体化构形和性能保持、统筹组合发动机可调进气功能拓展双燃模态工作边界的技术途径,完成了组合发动机典型状态点性能仿真和关键技术梳理。研究表明,涡轮基双燃烧室超燃组合循环发动机有望在Ma2.5~3实现模态转换、推力顺畅接力,适应Ma0~6+高速宽域飞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