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航空   1200篇
航天技术   210篇
综合类   104篇
航天   39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991.
热防护系统中六角蜂窝腔内的流动换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六角蜂窝腔内的流动换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Ra数从500到105范围内侧壁绝热时蜂窝腔内空气的流动换热结果和机理,六角蜂窝的倾斜角度为0°、10°、20°、30°及45°,六角蜂窝的长高比H/L=0.75.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有限体积的SIMPLEC算法,对流项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离散,计算中考虑蜂窝腔内空气的物性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所计算的问题中如果采用Boussinesq假设将使得计算结果误差比较大.六角蜂窝腔内的空气流动换热机理的研究,对热防护系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适航条款要求"必须通过分析确认,飞机在各种运行形态下其各种部件的防冰是足够的",这就要求民机试飞中必须验证单发引气防冰时的飞机防冰能力。简要介绍了引气防冰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对某民机两种单发引气防冰构型的研究,分析了试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着重从适航验证角度对两种构型的差异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在不同防冰构型下,单发引气防冰的引气需求有较大差异,这也说明在飞机初始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适航条款对单发引气防冰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未来通信同步网等需要低成本、高精度、大范围时间同步的应用需求,研究了基于单频接收机进行卫星共视比对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频授时接收机的标准时间远程复现方法,并最终实现了一套低成本的标准时间复现设备,能提供与标准时间小于10ns(3σ)的时间偏差。该设备可用于组建时间同步网,保证网内节点间时差小于20ns,结合多级分层传递组网策略,理论上可以建立覆盖全球的时间同步网。  相似文献   
994.
圆弧预测变系数显式拦截中制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聪  闫晓东  唐硕 《航空学报》2019,40(10):323122-323122
为了满足临近空间机动目标拦截中制导预测和多约束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圆弧预测的变系数显式拦截中制导方法。首先针对临近空间目标滑翔段飞行特性,提出了基于圆弧的几何目标预测方法,将目标机动轨迹近似为圆弧,通过多个间隔时刻的目标位置确定圆弧参数,依据圆弧预测轨迹估计剩余飞行时间,并以当前速度递推预测拦截点状态,进而推导了三维角约束显式制导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在性能指标中构建动压权重函数,以飞行动压近似可用过载变化,设计了变系数显式制导律,实现了制导增益的自适应更新,从而可以使得需用过载在飞行全程中合理分配,满足可用过载约束。最后结合圆弧预测和变系数显式制导,实现了对机动目标的预测拦截。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目标预测精度,而且可以满足终端交会角以及可用过载约束。  相似文献   
995.
Bump/前体一体化对高速进气道起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下颌式进气道将Bump/前体一体化设计方法应用于进气道设计,采用特征线法设计五种不同型面的前体,并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计算每种Bump/前体一体化进气道的自起动过程。研究表明:加入合适的Bump型面可极大提高进气道起动性能,将横向压力梯度集中在侧板附近的构型使进气道自起动马赫数降低了0.95。Bump/前体一体化对不起动状态下分离区形态进行三维重构,改变了分离区内横向溢流,从而改变了进气道起动能力。另外,通过对进气道起动过程的研究发现,进气道内形成封闭式分离区时,通常在高于设计马赫数时才能起动,进气道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这种状态的出现。  相似文献   
996.
一种适用于进气道/风扇一体化计算的体积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流道的进气道/风扇一体化计算虽然能捕捉到全面、完整的流场细节,但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为了节约计算成本,利用有限的设备达到快速高精度计算的目的,采用自行发展的块体积力模型替代真实叶片进行一体化计算。该模型将叶片流域沿周向等距分成若干块,每个块的体积力源项关联于叶片前缘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积力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出流场特征与细节。在均匀来流下,各参数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同时,在大S弯进气道高畸变来流条件下,与冻结转子方法计算结果相比,总压比、总温比和等熵效率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49%,0.26%和2.38%。  相似文献   
997.
椭圆槽气膜冷却结构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椭圆槽气膜冷却结构展开优化研究,优化参数为椭圆长轴长度L1、椭圆短轴长度L2和槽深h,优化目标为最大化气膜绝热冷却效率。首先对椭圆槽气膜冷却物理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求解,获得一定容量的数据样本;并基于数据样本训练支持向量机参数,建立优化代理模型;最后引入遗传算法在优化区间内进行寻优,获得最佳的椭圆槽结构。在吹风比为0.6的工况下,优化后的L1,L2和h分别为2.22D,2.65D和0.74D (D为气膜孔径),冷却效率较参考结构提升了42%;在吹风比为1.2的工况下,优化后的L1,L2和h分别为3.60D,2.70D和0.67D,冷却效率较参考结构提升了73%。通过优化,气膜孔下游截面肾型涡对得到有效抑制,而反肾型涡对则被强化,气膜展向覆盖能力明显增强。优化结果表明了支持向量机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在气膜冷却结构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针对ZL101泵壳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浇铸系统,借助FEM方法完成了充型流动场、凝固固相场与疏松分布的数值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底注式浇铸系统,合金熔体充型平稳,型腔内部充型初期卷入的气体可有效排出,凝固次序为自上而下与自内向外的逐层凝固,T5热处理后本体试样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延伸率分别为334.5、274 MPa与5.8%,满足了HB962-2001Ⅱ类铸件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99.
北斗导航系统发展日益成熟,介绍了北斗定位解算与GPS解算的差异,针对扩展Kalman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算法在北斗解算过程中容易引入非线性误差,无迹Kalman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算法受初值和系统噪声影响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无迹Kalman滤波(Adaptive Unscented Kalman Filter,AUKF)北斗定位解算算法。该算法利用观测残差信息构建自适应渐消矩阵,消除量测噪声异常带来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滤波精度。实验表明,与EKF和UKF定位解算算法相比,AUKF算法在定位精度和对系统噪声鲁棒性方面都有所提高,是一种可靠稳定的北斗定位算法。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实测电离层穿刺点(IPP)数据,结合国际参考电离层(IRI)经验模型历史数据,提出一种对区域二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进行高精度建模的方法.针对缺乏穿刺点的区域内短时间电离层建模时精度较低且各时段穿刺点空间分布不同的问题,该方法使用IRI模型在建模区域内均匀添加虚拟穿刺点数据,并根据与实测穿刺点的距离,使用构造的权重计算公式赋予其动态权重值,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球谐模型参数解算.与欧洲定轨中心(CODE)发布的全球电离层图(GIM)进行数据比对发现,相对于只使用BDS/GPS实测穿刺点数据的建模方法,利用本文建模方法计算获得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值对缺乏实测穿刺点的区域精度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