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7篇 |
免费 | 270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56篇 |
航天技术 | 321篇 |
综合类 | 150篇 |
航天 | 3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521.
基于ANSYS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单钉连接件参数化结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开发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结构的ANSYS分析模块,实现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过程的参数化建模和后处理过程的累积损伤可视化仿真。建立三维累积损伤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中柔体对柔体的面—面接触单元对螺栓表面和复合材料层合板孔壁间的接触行为进行模拟。进行的T300帘子布/QY8911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层合板单钉单搭螺栓挤压强度试验验证此分析模块的有效性,对不同几何参数、不同铺层类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结构的承载性能进行可视化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522.
为研究螺旋桨和机翼对双螺旋桨推进构型复合式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影响,在已有的直升机飞行性能模型基础上耦合螺旋桨和机翼气动模型,建立了该型复合式直升机配平模型。以X-3构型直升机为样例,通过加装螺旋桨和机翼组成不同的配置,给出了直升机各操纵量和姿态角的变化,并通过控制气动部件为复合式直升机提供推力和升力的不同配比,分析直升机的需用功率和升阻比变化。结果表明:机翼对复合式直升机升阻比的提升较为明显,且能有效减小总距和横向周期变距;前飞速度大于一定速度后,螺旋桨对复合式直升机需用功率的降低和对升阻比的提高才开始显现;同时配置螺旋桨和机翼,并合理分配推力和升力,可有效降低整机的需用功率,进而提升复合式直升机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523.
524.
提出一种基于RBF(Radial Based Function)神经网络和动态面控制的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针对飞机气动参数变化引起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通过RBF神经网络在线逼近。动态面飞行控制律消除了反推设计方法中由于对虚拟控制反复求导而导致的复杂性问题。同时,在控制律设计中引入一个鲁棒因子项来补偿外界干扰和神经网络的逼近误差,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使整个系统获得更好的跟踪控制性能。基于Lyapunov稳定性定理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并且通过适当选择设计参数,跟踪误差可收敛到原点的一个小邻域内。最后,通过飞机俯仰运动飞行的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5.
526.
527.
528.
Multi-point observations and modeling of subauroral polarization streams (SAPS) and double-peak subauroral ion drifts (DSAIDs): A case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Wei Yiqun Yu Aaron J. Ridley Jinbin Cao Malcolm W. Dunlop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9,63(11):3522-3535
While subauroral polarization streams (SAPS) are well recognized as representative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magnetosphere-ionosphere (M-I) coupling processes in the subauroral region, the double-peak subauroral ion drifts (DSAIDs) is a newly recognized ionospheric phenomenon, categorized as a subset of subauroral ion drifts (SAID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both SAPS and DSAIDs that appear during the storm main phase of the 17 March 2015 event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multi-point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 find that when SAPS/DSAIDs are observed by the DMSP spacecraft near the dusk subauroral region, strong electric fields are detected minutes later by the Van Allen Probes almost in the same conjugate region near the equatorial plan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not only to reveal the global context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SAPS in both the magnetospheric and ionospheric systems, but also to ai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conductance on the DSAIDs.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SAPS are indeed associated with Region 2 field-aligned currents (FACs) flowing into the low conductance reg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DSAIDs may be related to the double-conductance-trough in the subauroral region. 相似文献
529.
530.
天问一号火星进入舱携带祝融号火星车实施进入、下降、着陆过程,其热控系统设计主要面临地火转移外热流大幅变化、进入火星舱壁气动烧蚀长时高温、着陆发动机点火局部超高温等技术挑战。为此,综合采用隔热设计、等温化设计、主动控温设计等热控手段,针对外热流大幅变化应用了新型SAL-2热控涂层,为解决局部超高温问题研制了新型气凝胶热防护装置,完整构建了进入舱的高效可靠热控系统。飞行遥测数据表明,全飞行过程设备温度和热控功耗均优于指标要求,进入、下降、着陆过程工作设备温度范围5.0~40.3℃,整舱平均控温功耗不超过43W,验证了进入舱热控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