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航空   914篇
航天技术   181篇
综合类   82篇
航天   3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0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non-fragile linear parameter-varying (LPV) H∞ control for morphing aircraft with asynchronous switching.The switched LPV model of morphing aircraft is established by Jacobian linearization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e nonlinear model.The data missing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link from sensors to controllers and the link from controllers to actuators,which satisfies Bernoulli distribution.The non-fragile switched LPV controllers are con struct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uncertainties of controllers and asynchronous switching phenomenon.The parameter-dependent Lyapunov functional method and mode-dependent average dwell time (MDADT) method are combined to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and prescribed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on the solvability of the problem are derived in the form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In order to achieve higher efficiency of the designing process,an algo rithm is applied to divide the whole set into subsets automatically.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periority of the metho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902.
进场动力补偿器对自动着舰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保持迎角恒定的动力补偿器(APC)能否兼顾保持舰载机进场空速的问题,结合H-dot指令自动着舰系统(ACLS)的工作特点,对舰载机自动着舰过程中最常见的3种指令响应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H-dot指令ACLS的控制器基本构型,通过仿真研究了保持迎角恒定APC中各类指令信号对ACLS纵向控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不同APC指令信号对ACLS纵向控制的影响程度不同;只要稳态飞行时舰载机航迹角不变,保持迎角恒定的APC就能维持进场舰载机的空速恒定。  相似文献   
903.
由于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能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频谱效率,因而在空间信息传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N O MA在传输过程中必然面临的同步问题以及不同用户信号间的彼此干扰问题,提出了N O MA异步干扰消除方案.首先采用过采样使得输出符号之间的噪声分量彼此独立,然后利用过采样输出序列间良好的结构性,分别采用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串行干扰消除)、BP(Belief Propagation,置信度传播)、MLSD(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Detection,最大似然序列检测)等对采样输出的序列进行信号检测.仿真结果表明,符号异步NOMA相比于同步NOMA具有更好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904.
通过数值模拟,分别针对扩压叶栅的设计工况与角区失速工况进行叶身/端壁融合与吸力面优化造型设计,分析其流场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并探究两种优化造型对压气机性能改善的机理。优化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优化造型吸力面凹陷,使得吸力面附面层厚度变薄,最大端壁融合位置靠近尾缘,角区低能流体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转移并减少,分离结构得到明显控制,损失降低;在角区失速工况下,优化造型吸力面凸起,最大端壁融合位置靠近前缘,使得前缘分离结构显著减弱,当流体在进入吸力面前缘时提前附着,前缘分离区减小甚至消失,损失降低。根据两种造型流场结构特点与控制机理,可构造出在多工况下具有显著作用的叶身-端壁融合造型。  相似文献   
905.
906.
杨鹏  唐志共  陈坚强  袁先旭  陈曦  董思卫 《航空学报》2021,42(z1):726367-726367
飞行工况下由于壁温与来流温度之比较低,Mack模态的不稳定性会得到显著增强,因此Mack模态占主导的有攻角锥迎风面相对侧面可能会提前转捩。本文采用高分辨率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高超声速有攻角锥在飞行工况下迎风面Mack模态的演化规律,Mack模态由迎风中心线附近的一个短时局部壁面吹吸激发。波包的空间分布和不同模态幅值沿流向的演化过程表明在有攻角条件下,Mack模态的演化过程与零度攻角锥边界层中的类似,基频共振是Mack模态最可能的转捩形式。  相似文献   
907.
董朝阳  刘晨  王青  刘雨昂 《宇航学报》2019,40(2):174-181
针对一类可变后掠角的近空间飞行器(NSV)指令跟踪问题,考虑其受到外界扰动及参数不确定的影响,同时考虑系统的跟踪性能约束及姿态角速度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系统的切换控制器设计方法,确保系统在扰动影响以及给定约束下能够对给定信号进行稳定跟踪。建立了包含未知扰动及不确定项的近空间飞行器非线性切换模型;通过设计模糊系统对系统所受的总干扰进行实时估计,并基于反步法进行了切换控制器设计,在控制器中对干扰进行补偿;通过公共Barrier Lyapunov方法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数值仿真算例校验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908.
兰天  程慧霞  郭坚  穆强  董振辉 《宇航学报》2021,42(8):1027-1035
为优化嫦娥五号探测器操控,达到通过给任意具备测控链路的舱段校时即可实现多舱段组合体时间同步的目标,提出了一种接力式校时及误差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相邻舱段间接力式时间传递实现舱段间时间自流动。设计了基于飞行模式的时间基准设备检索方法,通过统一的检索配置表使各设备能够根据飞行模式识别上级时间基准设备,实现了各舱段的自主校时。设计了总线控制器(Bus controller,BC)与远置单元(Remote terminal,RT)间的分布式时间传递误差控制方法,BC端修正时间信息发送时产生的误差,RT端控制时间信息接收时引入的误差,保证了整器时统精度。研究方法实现了多舱段复杂航天器的器内自组织时统,已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上得到应用并取得预期效果,可为后续航天器软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9.
大口径高精度反射器天线是夺取制信息权和制天权卫星的核心单机,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数据反演的精度和准确度.大口径高精度反射器的性能核心指标在于反射面成型精度及反射面型面精度稳定性两方面,目前大口径高精度反射器研制的精度指标仍存在不稳定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型口径大于1.5 m的星载大口径高精度反射器的低应力胶接装配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双向自由调节装置,保证反射器本体型面自由支撑状态下,通过调节背部接口,完成组件装配,最大限度降低反射器本体型面受力,降低反射器组件装配过程受力对型面精度的影响,确保反射器成型型面的高精度成型,实现反射器组件的低应力胶接装配.最终产品型面精度相较于本体精度,仅降低了不到0.012 mm r.m.s,相较于传统大口径高精度反射器胶接装配型面精度损失达0.03 mm r.m.s以上,该技术方法对高精度反射器成型具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10.
精密定时/授时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个GNSS都维护有自己的参考时间,尽管他们都向协调世界时溯源,但各系统间可能存在着几十甚至几百ns的偏差。要充分利用各个系统的卫星资源进行统一定位和授时服务就必须准确确定各个系统间的时差。文中分析了基于空间信号法的单站时差监测原理,提出了利用GPS/GLONASS多模双频接收机输出的两个系统的观测数据、导航电文以及标准共视数据监测GLONASST与GPST的时差方法。利用BIPM T公报公布的相关数据对130d的时差监测结果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130d中,时差监测结果消除系统差后与T公报结果最大偏差优于8ns,证明监测结果是有效可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