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2篇 |
航天技术 | 22篇 |
综合类 | 10篇 |
航天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针对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的影响,建立了涡流检测线圈的二维模型,求解了涡流检测线圈的阻抗变化,并对其阻抗值进行了归一化。计算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际的传感器特性是吻合的,从而为涡流检测的原理分析、传感器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王利军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16(6):33-35
本文在分析现有商誉确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理由,并对自创商誉的计量与摊销问题作了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3.
基于重访周期对GEO带观测的天基光学空间监视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在建立重访周期与轨道高度、扫描带宽度关系的基础上,对监视卫星轨道进行了设计;其次,为延长对GEO带的观测时间,通过调整相机指向使其垂直于卫星轨道面,并与卫星本体+Y方向一致,对相机指向进行了设计;最后,基于GEO目标观测时效性要求,对天基光学监视星座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自然交会观测模式下,本文设计的监视系统单星4天可实现对GEO带重访一次.与SBV相比,重访周期缩短了1天,4颗卫星组成的天基监视星座每天能够对GEO带重访一次. 相似文献
84.
85.
为了通过数值仿真方法探究不同宽高比对喷管性能的影响,利用通过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的比对,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利用该种数值仿真的手段对飞翼布局无人机的单边膨胀喷管后体气动性能及红外隐身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宽高比对其气动性能及红外隐身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喷管宽高比的增加,在保证二次流进口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二次流的流量增加,二次流增推效果也逐渐增加:随着喷管宽高比的增加,二次流冷却掺混增强,降低喷流温度及喷管下壁面温度能力越强,红外辐射强度越弱。 相似文献
86.
针对空间站多构型、多任务、多运动部件的特点,提出舱外设备视场动态仿真分析需求。基于数字空间站孪生平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舱外设备视场遮挡动态仿真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通用的可视化系统,搭建了整体轻量化可视模型,涵盖太空环境、舱外运动部件和舱外敏感器的轻量化显示,并加入了视场遮挡、中继星跟踪等量化后处理功能和敏感器(天线)的有效视场分析功能,以支撑空间站飞行任务规划和飞行程序推演过程中的动态仿真验证。该方法已在空间站在轨飞行任务设计过程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诱导激波聚焦的机理,在喷口间距为70mm,不同入射压力的条件下进行了自由射流对撞、二维凹面腔内的射流对撞及三维凹面腔内的射流对撞诱导激波聚焦实验。通过对比自由射流对撞辐射啸声频谱和凹面腔内射流对撞中凹面腔底部的动态压力频谱,结合纹影照片对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诱导激波聚焦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射流对撞面两侧的椭球形激波阵面的高频拉锯式振荡是连续射流对撞诱导激波聚焦的本质。当两侧的波阵面同时到达凹面腔底部发生碰撞时,激波聚焦得以完成;在一定的入射压力范围内,由于射流对撞面不稳定,两侧椭球形激波阵面不能同时到达两喷口中间的对称面,因此在自由射流对撞的辐射噪声频谱上共存两种模式的啸声。在凹面腔内的射流对撞中,凹面腔底部的压力脉动频谱上也同时存在两个频率十分接近的峰值;随着入射压力的进一步提高,两侧的椭球形激波阵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同步后同时到达喷口中间的对称面,辐射噪声和压力脉动频谱中双频率值共存的现象消失,并统一为单一值。 相似文献
88.
分析星载恒温晶振(Oven Controlled Crystal Oscillator,OCXO)短稳对导航增强系统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精度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OCXO短期频率稳定度的概念,然后根据其短稳特性进行噪声反演,最后建立了基于OCXO短稳噪声反演的系统PPP定位模型,将短稳量级不同的OCXO反演噪声引入模型并对系统最终PPP定位精度进行分析比较。实验表明:在无控制段调校星上时频的情况下,选用短稳量级为E-13的OCXO在中长观测时间段内(<1 000 s)可满足系统厘米级的定位需求。该分析可为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的时频指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9.
通过运动学与动力学平衡分析,提出了菱形驱动斯特林制冷机热力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简化多级斯特林制冷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90.
Hong-xia Zheng Wei-ming Tian Hong-ji Yan Hua-dong Jiang Shan-shan Liu Lei Yue Fang Han Li-jun Wei Xiong-biao Chen Yu Li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2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intracellular oxidative stress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a 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 used to achieve a simulated microgravity (SMG) environmen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MCF-7 (an estrogen receptor (ER) α positive cell line) and MDA-MB-231 (an ERα negative cell line) encapsulated in alginate/collagen carriers. After 48 h, SMG led to oxidative stress and DNA damage in the MDA-MB-231 cells bu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itochondrial activity and minimal DNA damage in the MCF-7 cells.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MCF-7 cells and decreased in MDA-MB-231 cells in the SMG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a standard gravity control. Moreover, SMG promoted expression of ERα and protein kinase C (PKC) epsilon in MCF-7 cells treated with PKC inhibitor Gö6983. Overall, exposure to SMG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activity in ERα positive cells but induced cellular oxidative damage in ERα negative cells. Thus, ERα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cells from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under simulated micrograv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