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63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董一群  艾剑良 《航空学报》2020,41(z2):724264-724264
自主空战(AAC)是指飞机依靠机载等相关设备,自主进行战场感知、决策及控制,以执飞空战的技术,其核心是机动决策模块。针对该模块的研究,调研了国内外的现有方法,并按照有关方法的核心内涵,将其分为基于数学求解、机器搜索、以及数据驱动3类分别简要概述;针对每一类方法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示例技术,并讨论了其优缺点。指出了自主空战决策的研究应立足现有相关方法及技术基础,同时积极吸纳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合理利用各类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实现自主空战决策的长足发展;有关于该研究设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其潜在解决方案也在文中进行了初步讨论。希冀基于针对自主空战决策研究框架及实现方法的概念性讨论,促进其技术发展,推广相关思路在有关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的应用,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2.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cabin noise of a structure in a wind tunnel. A method for scaling the cabin sound was derived to obtain the cabin noise of a structure, and the derivation of the scaling procedure was based on a theoretical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cabin noise prediction for a scaled model in a wind tunnel. A frequency offset was generated because of the error introduced by model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and a proposed modal test method was used to eliminate the frequency offset. Both a full-scale structure and scaled structure were measured in the wind tunnel tests. The cabin noise of the full-scale model wa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e scaling procedure based on the scaled model. The comparisons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caling procedure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are effective for vibro-acoustic predictions in wind tunnels. Moreover, background noise tended to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cabin sound for the wind tunnel test, and thus background noise should be prevented through specific design efforts.  相似文献   
173.
为实现宽频带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缩减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棋盘式超表面的RCS缩减技术,可达到宽带RCS缩减且极化不敏感的效果。介绍了提高RCS缩减带宽的原则,设计了X波段的棋盘式超表面,通过电磁散射对消技术,电磁波经超表面反射后分散向不同的方向,实现了异常反射从而降低RCS。与普通棋盘式超表面不同,为了克服一般超表面都有的相位收敛问题,提出了双谐振棋盘式超表面,即用两种谐振频率不同的结构组成双谐振单元结构,使单元具有均匀相位差的频段得以拓宽,从而扩展了超表面的缩减带宽,实现了10 dB缩减带宽达到8 GHz~14.5 GHz且极化不敏感的效果,通过仿真证明双谐振棋盘式超表面可以实现宽频率范围的RCS缩减效果,且极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4.
内埋武器投放分离相容性的风洞投放试验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威  艾邦成  蒋增辉  鲁伟 《航空学报》2020,41(6):523415-523415
采用基于运动动力学相似的风洞投放试验对先进战斗机内埋武器投放分离相容性进行预测与评估,给出载机在不同飞行马赫数、攻角、弹舱长深比及舱内武器剩余数量、不同弹射力、折叠翼是否展开下,内埋导弹从载机弹舱投放分离后的运动轨迹和俯仰姿态角变化规律,研究这些因素对内埋导弹投放分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超声速飞行状态下(马赫数为1.5)的载机,攻角处于0°、2°、3°时投放内埋导弹后弹体俯仰角处于低头状态,利于攻击载机前下方敌方目标;在给定的初始分离条件下,对于两种不同的弹舱长深比,内埋导弹均能安全分离,但对内埋导弹俯仰方向运动影响较为显著;弹舱内武器剩余数量对内埋导弹分离特性影响较小,导弹能快速地远离载机干扰流场,投放分离后弹体俯仰角一直处于低头状态;随着内埋导弹初始分离速度增大,可使弹体快速地穿过载机的下洗流场,有利于内埋导弹与载机的安全分离;导弹的不同气动布局对内埋导弹分离相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5.
介绍用于测量高低温环境下高压气体绝对压力的传感器的设计,传感器采用谐振筒式敏感元件和数字量输出方式.量程满足0.02~4.0MPa,精度优于±0.05%FS,可在-55~150℃的较宽温度范围内可靠工作.该传感器可用于飞机发动机的电调系统,测量发动机不同位置的压力.文中主要论述了谐振筒的设计方法,确定了宽温大压力高精度...  相似文献   
176.
航空发动机振动传递规律是业内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控制整个机械系统振动传递,通过找到振动能量的传递主要路 径,进行了结构优化和参数设计。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振源机理及研究进展,分别对航空发动机规律性激振源与非规律性激振源进 行了系统地论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转子系统故障的研究情况;详细分析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及其衍生方法相关技术的优点以及 近年来传递路径分析法(TPA)、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法(OTPA)、扩展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法(OPAX)等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汽车、地 铁、船舶、航空领域中的应用,指出了不同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对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传递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 展望。由于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并未系统开展,分类综述了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传递特性研究成果,搜集整 理了应用于转子-轴承-机匣-吊挂系统振动传递分析方法,可为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传递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7.
人机工效在飞机驾驶舱设备布置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舱内设备的合理布置对飞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飞机驾驶舱主要设备的布置与人机工效的关系,为飞机驾驶舱设备布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8.
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直流驱动负载,如力矩马达、电液伺服阀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直流驱动电路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以往采用分立元器件设计的电路,精度较低,电路设计复杂,采用集成元器件设计直流驱动电路,提高了系统精度,简化了电路设计,同时降低了设备的重量和体积。  相似文献   
179.
螺栓连接预紧力对涡轮盘静力学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栓连接是涡轮组件中盘-盘连接的基本方式,影响着涡轮盘的静力学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燃气轮机涡轮盘静力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动力涡轮盘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有无螺栓连接时动力涡轮盘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应力的大小和应力点的位置变化,获得了螺栓预紧力对动力涡轮盘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栓连接预紧力是影响涡轮盘静力学特性的一个主要因素,盘-盘连接设计时应合理选择预紧力,以避免影响涡轮盘静强度。  相似文献   
180.
LY12铝合金的拉扭复合加载疲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LY12铝合金的拉扭复合加载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对疲劳试样的断口进行了观察.试验选用单轴轴向、0°同相拉扭复合、45°非同相拉扭复合、90°非同相拉扭复合和纯扭转五种加载路径,并使试样在不同加载路径下的最大等效应变值相等.结果表明,LY12铝合金试样在五种加载条件下,均出现循环硬化和饱和现象.LY12铝合金试样在纯扭转加载时的寿命最长,在90°非同相拉扭复合加载时的寿命最短.用Wang-Brown模型的损伤参量,可以较好解释不同加载条件的疲劳寿命差异.单轴轴向加载和0°同相拉扭复合加载试样的断口均出现疲劳条纹,纯扭转加载和90°非同相拉扭复合加载断口形貌以裂纹面间相互摩擦的痕迹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