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139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氢氧发动机气液同轴式喷嘴流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氢氧发动机气液同轴式喷嘴的流量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冷流实验测量了具有不同喷嘴缩进比的气液同轴式喷嘴流量随气液喷注压降的变化规律,考察了喷嘴内气液相互作用对喷嘴流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相互作用对喷嘴气液流量都有一定影响,并且喷嘴缩进比愈大,影响也愈大。同时还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气液同轴式喷嘴流量计算模型。理论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2.
一种新型无机耐烧蚀复合材料固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特定温度下,采用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铝和磷酸合成出磷酸铝基体,对玻璃纤维或织物处理后,采用手糊工艺(固化温度低于220℃)制备了新型耐烧蚀复合材料——织物增强磷酸铝基复合材料。借助XRD和TG—DTA等测试技术,详细研究了材料的固化机理,发现材料可采用加热固化和常温固化。其热固化机理为:在加热时,酸式磷酸铝脱水形成聚合状的磷酸铝,然后转变为线型聚磷酸铝或环状偏磷酸铝;常温固化机理为:在常温下,酸式磷酸铝与活性适中的固化剂反应而获得强度。  相似文献   
113.
固体发动机柔性喷管静态刚度和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柔性喷管纤维缠绕扩张段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纤维缠变厚度壳体的复合材料单元;同时,对柔性接头进行合理的简化,用弹簧模型取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柔性管的力学计算模,借助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锥筒式扩张段形式的柔性喷管进行了控制力作用下的静态刚度和强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4.
115.
喷流噪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流噪声在气动声学发展史上占据核心地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喷流噪声的发展历程,主要讲述喷流噪声产生机理和研究思路的演变,然后重点综述近20年来在喷流噪声测试技术、控制技术、数值模拟和预测方法等四个方面取得的若干进展,最后简要展望喷流噪声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6.
文章针对多领域对便携式质谱仪的需求,对微尺度质谱仪的核心部件离子源进行结构设计,并利用离子光学模拟软件SIMION进行仿真,探究电极电压、透镜结构、电极结构等对离子传输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获取相关参数研究规律,为微尺度质谱仪的研制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用近红外漫反射法对炭布/酚醛预浸料的树脂含量、可溶树脂含量和挥发分含量进行在线监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标准模型,并选择了光谱预处理方法和PLS的因子数。用近红外方法和标准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没有显著差别,利用近红外方法可同时预测3项指标,1 m in内就可分析1个样品,在生产过程中可利用近红外分析的结果调解工艺参数。研究表明,近红外分析是控制炭布/酚醛预浸料质量的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8.
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6-二氨基间苯二酚(DAR)与对苯二甲酸(TPA)缩聚的方法制备PBO聚合物溶液,在180~200℃使聚合物形成液晶态,利用干喷湿纺制法制备纤维。采用DSC、Raman及XRD等方法对纤维进行表征。制备的纤维与商品纤维相比,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热性能,但表面形貌和强度有差异;两种纤维具有6个相同的主要Raman光谱带,但制备纤维的峰面积较小。制备的PBO纤维热降解温度达650℃,热牵伸处理可使纤维的模量提高至240~300 GPa。  相似文献   
119.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高硅氧织物增强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200~300℃、400~500℃分别出现了2个降低最快的温度区间。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弯曲断口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并通过热重分析仪分别对基体树脂及增强体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400℃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基体树脂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失效所致;而当热处理温度高于400℃时,增强体与树脂之间发生反应,导致增强体失效,是致使复合材料室温弯曲性能进一步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0.
分别采用γ射线预辐照接枝丙烯酸和等离子体接枝丙烯酸的方法对炭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2种改性方法处理前后炭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状态进行表征;通过层间剪切强度对炭纤维表面改性效果进行评价;并对2种改性方法接枝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γ射线预辐照接枝和等离子体接枝均对纤维表面产生了刻蚀,并在纤维表面引入了含氧官能团,增加了炭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界面粘接性能;虽然γ射线预辐照接枝的处理效果略低于等离子体,但前者具有低成本、便于批量化处理和强化纤维本体强度的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炭纤维表面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