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70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王玉玲  吴国清  张振刚  黄正 《航空学报》2009,30(10):1993-1997
为了深入了解渗氢对BT16钛合金组织的影响,以获得具有优良冷镦性能的组织,采用光学显微(OM)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方法,研究了BT16钛合金渗氢后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结果表明:BT16钛合金在780 ℃渗氢的过程中发生了α+β相到β相的转变,冷却后生成了魏氏体组织,α相在不同通氢时间的试样中均存在,且含量随通氢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渗氢过程中出现了氢化物相。说明渗氢导致BT16钛合金α+β相到β相的临界转变温度降到800 ℃以下,氢含量影响了氢化物的存在形式,随着氢含量的增加,TiH相最先出现,随后出现TiH1.5和TiH2相,这些钛氢化合物均为针状。  相似文献   
42.
微电子技术的日益发展促使智能手机传感器性能获得极大提升,智能手机逐步成为行人导航定位的关键设备,为人们提供各类位置增值服务。针对行人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导航需求,基于智能手机自身的多传感器实现了一套行人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并采用手机光、磁、惯性、卫星传感器信息融合优化了室内外判别性能。在Eclipse环境下基于Java语言设计实现了智能手机室内外无缝定位软件,实验结果表明,行人室内外无缝定位软件能够实现行人室内外无盲区、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43.
实验研究微尺度射流流场中微细梁发生的振动过程,并提出基于该原理测量微尺度射流速度。实验使用长度56.2ram、直径约0.07mm铜丝作为微细梁,使用直径约0.36mm喷管产生的微尺度射流。使用高速摄影仪观察射流流速在2.7~27.3m/s间梁振动的变化。试验结果发现当射流喷嘴对准梁3/5处时,振动过程中振幅随射流速度上升。而当射流喷嘴对准梁的9/10和3/4处时,在高流速下,振幅不随流速上升。使用霍尔传感器和磁铁测量梁的振动,当喷嘴对准梁的3/4处,霍尔传感器输出电压有效值随射流流速线性增长。但在其他位置,由于磁铁改变了梁的均匀结构,振动随流速的变化不规律。  相似文献   
44.
为认识超塑扩散连接机理,研究了γ-TiAl基合金表层激光快速熔凝组织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相转变规律及硬度变化.结果表明,在以10℃/min连续加热时,γ-TiAl激光表面快速熔凝组织在750℃左右发生α2→γ相转变,在860℃左右其组织由枝晶组织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硬度值也出现了相应变化.上述细晶组织为合金的超塑扩散连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在机载设备惯导系统的工程实现过程中,研制半物理仿真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文章从机载设备惯导系统实际工程应用出发,研究了动基座下快速传递对准和高精度捷联姿态解算的实现方法,基于"比力差积分"匹配传递对准算法,及一种改进的四阶龙格库塔捷联姿态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DSP微型导航计算机的动态传递对准与导航一体化半物理仿真系统。半物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传递对准和捷联解算精度能够满足低动态下机载设备惯导系统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6.
考虑氧逸出的多舱燃油箱惰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到氧逸出条件下,用数值积分的方法建立了多舱油箱燃油冲洗的数学模型。以波音747中心翼油箱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各舱氧浓度分布随着通风换气次数的变化规律。与已有文献的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比发现,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载油率和不同的通风形式下各舱的惰化效果。结果显示,随着载油率的下降,各舱达到给定氧浓度所需的换气次数增加。改变通风形式,对各舱惰化效果影响显著。提出在对多舱油箱进行冲洗惰化设计时,应将"最不利舱"的因素考虑在内。该研究可为多舱油箱惰化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利用Hencken型平面火焰燃烧器搭建携带流反应系统,研究了不同湍流强度下煤粉颗粒群的着火及燃烧特性。煤粉被一次风送入温度、氧含量(本文所称"氧含量"是指氧的摩尔分数,mole fraction)可调节的高温烟气中形成稳定的射流火焰,利用OH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OH-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OH-PLIF)观测煤粉射流火焰着火、群燃等阶段的瞬态结构,基于对火焰图像的处理探究煤粉颗粒群的着火及燃烧特性。OH-PLIF的测量结果表明,在煤粉射流火焰的上游,射流外围区域的煤粉首先发生脱挥发分并着火,外围已燃的煤粉释放出大量热量并不断向射流内部传递,促进了射流内部区域煤粉颗粒群挥发分的析出。在高速一次风的卷吸及扰动作用下,析出的挥发分与氧之间不断扩散、混合,燃烧的OH锋面逐渐向射流中心区域延伸并连接成片,出现挥发分群燃火焰。实验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煤粉射流火焰窄而明亮;随着一次风湍流强度的增强,射流中煤粉颗粒的扩散运动变得剧烈,火焰形态发生变化,着火距离显著缩短。本文定量地研究了不同湍流强度下背景烟气温度(1200~1700 K)、烟气氧含量(10%~30%)以及一次风氧含量(5%~45%)对煤粉颗粒群着火延迟的影响规律。随着背景烟气温度、送风氧含量的升高,着火延迟时间逐渐缩短,但存在阈值现象,一旦背景烟气温度或送风氧含量超出某一阈值,其对煤粉颗粒群着火延迟的影响变弱,控制煤粉颗粒群着火行为的主导因素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Ni基合金进行激光熔覆γ TiAl基合金涂层处理,对γ TiAl基合金进行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将异种合金间的连接转化为具有相似显微组织特征的同种合金间的连接。研究了Ni基合金激光熔覆涂层的显微组织特征,探讨了激光表面改性处理和连接温度对Ni基合金/γ TiAl基合金扩散连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提高了Ni基合金/γ TiAl基合金的连接质量。在连接温度900℃,连接压力60MPa,连接时间1h的连接条件下,可实现Ni基合金/γ TiAl基合金的连接。  相似文献   
49.
7050合金RRA沉淀析出的TEM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透射电镜 ( TEM)和维氏硬度计研究了回归再时效 ( RRA)处理对 70 50合金的的影响。研究发现 ,70 50合金受回归温度和时间影响。当回归温度为 453K和 473K时 ,回归曲线由三部分组成 ,回归再时效曲线由两部分组成。与在回归曲线上存在的峰值硬度相比 ,回归再时效峰值硬度要高。 TEM观察表明 ,硬度谷值的产生与 GP区的回溶有关 ,而峰值的产生与η′和η相的沉淀析出有关。回归再时效峰值高于回归峰值 ,这与回归再时效过程中 η和 η′相沉淀析出数目增加有关。当回归温度为 493K,回归和回归再时效曲线单调下降 ,分析认为由于回归温度高 ,回归曲线上不能区分 GP区的回溶、η和 η′相形核、η和 η′相长大及粗化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0.
提出新的简便的方法研究一维向量场含线性时变参数的非完全分岔问题. 建立了量级平衡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微分方程解对参数和时间的连续性,讨论时变分岔方程的分岔转迁滞后和对分岔图的影响. 对3种不同类型的分岔模型方程作了具体的分析,给出它们分岔转迁的量级关系,定性分析结果与数值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存在非完全分岔参数的临界值,使得当非完全分岔参数分别小于、等于和大于临界值时,相应的时变分岔分别出现滞后、与定常分岔几乎一致和提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