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1.
第十三届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年会在昆明召开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三届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年会于1996年10月14日至10月19日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主办,来自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兵器工业总公司、空军、海军、总参...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决复杂多约束条件下通航飞行器垂直剖面航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A*算法的剖面规划方法。首先结合通航低空飞行特点,对涉及的飞行任务、地形信息和飞行器性能参数等多种约束条件进行建模;其次构建垂直剖面规划空间,采用目标加权函数来建立航迹代价模型;最终通过改进A*算法生成满足复杂多约束条件的垂直剖面规划航迹。实验分析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改进A*算法在解决复杂多约束条件下通航飞行器垂直剖面航迹规划问题方面优于传统路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23.
借助Comsol软件数值模拟螺线管线圈的磁场强度分布和聚焦管内流场的分布状态,分析螺线管线圈磁场强度的分布规律及辅助磁场对磨料水射流的作用机理,获得使磨料水射流达到最佳聚焦效果的磁场强度。结果表明当励磁电流I=2.2A时,磨料射流束在喷嘴出口处获得最佳聚焦效果。观察比较施加磁场辅助前后喷嘴外部流场的分布状态,并利用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测量射流实际冲击力。测量试验表明,施加磁场辅助后,磨料水射流的有效直径变小,聚焦效果显著增强,原有的薄水雾层消失,射流冲击力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4.
从亚丁冲古寺到牛棚子这段路程,我们走了约7个小时.距离其实并不远,但路面不好而且危险重重,再加上突如其来的风雪,我们一路小心翼翼,体力消耗都很大.  相似文献   
25.
《军用飞机飞行性能规范》编写首次会议,于1983年10月在飞行试验研究中心召开。编写工作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元月在临潼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主编、副主编、主审、副主审、全体编写和校审人员。这些同志都是来自各高等航空院校和各主机厂、所从事飞行力学和飞机飞行性能专业工作的专家、教授和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某涡喷发动机针对武器发射的防喘控制系统的试验研究,包括发动机在进口温度瞬变条件下稳定工作边界的试验、短时增稳防喘系统控制规律的优化、飞行试验验证和对试验结果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7.
用微分法及Mori-Tanaka法求解 复合泡沫塑料的有效模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微分法和Mori-Tanaka方法提出了两种预测含空心球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方法;提出利用多次单相夹杂的方法来预测多相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并利用以上的两种方法,求解了含空心球复合泡沫塑料的有效模量.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同时讨论了空心玻璃微珠相关因素对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针对拦截弹末制导姿控脉冲发动机组合点火问题,利用吱呀轮优化(SWO)的导向式快速搜索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WO的点火逻辑优化控制算法。在分析脉冲发动机数学模型和点火控制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将脉冲发动机的组合点火问题转化为任务调度问题,并与贪心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控制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9.
为了快速合理地估算航空发动机叶片数控加工工时,在分析影响零件工时的主要因素(特征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LFM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工时定额的思路。以影响零件工时的特征参数作为网络输入、以匹配的相似零件集作为训练样本,采用C++语言构建了定额计算网络模型。与BP网络对比试验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估算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
本防喘系统为某型歼击机研制,采用了数字式防喘控制器,能适应战斗机发射多种武器的要求,可按不同弹位、不同弹种和发射导弹时的不同飞行条件实现不同的控制规律。通过试验室物理模拟试验、火风洞温度畸变试验、地面和飞行台吞噬火药气体试验、高空台试验,优选了防喘控制规律,完成了全飞行包线的实弹考核飞行试验。研制过程中采用发动机进口热扰动参数和防喘系统有效性准则来评价防喘系统的工作能力,使研制工作逐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