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199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进一步发展了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求解程序,并基于影响系数法,在三种不同振型下就进口气流角对三维涡轮振荡叶片绕流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发展的程序对振荡叶栅流动模拟具有较好的精度;进口气流角对振荡叶栅内部非定常流动以及叶片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力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且在不同模态下,进口气流角对振荡叶片非定常流动的影响规律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262.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直升机旋翼系统的设计都着重强调旋翼桨毂的简单化,总体趋势是减少零部件个数,减少重量,减小阻力和降低维护成本,传统的液压阻尼器和粘弹阻尼器正在被液弹阻尼器取代。随着技术和工艺上的革新,制造出带嵌入式液弹阻尼器的无轴承旋翼系统已切实可行。对嵌入式液弹阻尼器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并推导出初步构型设计计算公式,系统地对嵌入式液弹阻尼器模型试验件进行了动力学试验,研究了工作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设计方法,为今后嵌入式液弹阻尼器在无轴承式直升机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3.
通过对模块化柔性工装现状和钣金零件的工艺分析,结合钣金零件曲面复杂、易变形等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钣金零件切割用的柔性夹具。利用一种具有定位功能随动负压吸盘的点阵分布,对钣金零件在标准夹具上进行6点定位和超6点定位。同时对柔性标准夹具进行模块化组合,满足不同尺寸钣金零件的装夹要求,解决了飞机和汽车生产中钣金零件制造的瓶颈。  相似文献   
264.
用热线风速仪对气动化嘴出口的气相湍流速度场进行测量,得到了气流的脉动速度及旋涡尺度分布。用浓度测量仪测量了喷出口相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265.
前缘形状对涡轮叶栅损失影响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前缘几何形状来分析其在设计攻角、非设计攻角下前缘附近的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宽工况范围内椭圆型前缘表现出了较优越的性能,不但在设计攻角下能很好抑制吸力峰的强度以避免前缘分离泡的产生,而且在较宽的攻角范围内都能保证前缘附近边界层状态基本不变.当正攻角很大时,不同前缘形状前缘附近都会出现分离泡,且会诱导边界层发生转捩,但椭圆型前缘边界层开始发生转捩的攻角会向大攻角方向移动.在20°攻角下,椭圆型前缘叶型的损失相比基准叶型下降了7%左右.进口湍流度的增加不会改变吸力峰的强度但可以减弱前缘分离泡的强度.  相似文献   
266.
眼动跟踪技术在航空领域极具潜力,其作为关键的信息获取和人机交互手段,可用于精确的目标瞄准、飞行员状态监测,对飞行安全和作战精准意义重大。而瞳孔中心检测作为核心技术,决定了眼动追踪系统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辅助学习特征的瞳孔中心检测算法,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多任务辅助学习特性,引入多任务模块,实现从粗到精的瞳孔中心检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从而提高了眼动跟踪的精度和准确性,为航空领域的各项任务和操作提供了更精确、高效和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267.
因不受作业空间的限制,月球表层采样机具设计形式多样,为建模分析带来较大难度。为避免不同结构机具分析时重复建模,建立了一种模块化的月球表层采样力学模型。该模型将复杂的采样机具拆分成若干个基本面单元,基于朗肯土压力理论、最大抗剪强度理论和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对面单元在采样过程中的受力进行分析,组合各个面单元所受到的力获得复杂机具的力学模型。基于不同机具形式与贯入角度的模拟月壤贯入试验,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引入月壤密度沿深度的影响修正公式,将理论模型的误差率降低至8.2%。结果证明该力学模型和模块化理论可行,为后期月球表层采样机具的设计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