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51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本文给出了V形壁面热膜测量物面摩擦应力的方法研究。实验表明该技术对三维湍流边界层中的摩阻测量是一类有效的方法。从本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到,壁面热膜在二维湍流边界层中得到的校测函数能够直接用于三维湍流边界层的摩擦应力测量。  相似文献   
82.
对单级入轨运载器气动布局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翼身融合体气动布局,并进行了布局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布局在Ma=6的时候,最大升阻比Kmax可以达到3.755,从高速到低速都能维持在4左右。通过与已有乘波体方案的对比,表明新设计的翼身融合体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单级入轨运载器气动布局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83.
2002年度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进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inese Aerodynamics Research Society has been motivated by the mission statement "Academic Innovation, Economical Provision, Personnel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and by the suggestion of "To be Creative, Competitive, Cohesive, Autonomous", which were raised by Professor Zhang Hanxin, the board chairman of Chinese Aerodynamics Research Society in the Forth 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societ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icipat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society, through the diligent work of numerous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Chinese Aerodynamics Research Society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obtained import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research,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develop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 system, and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aerodynamics in the year 2002. Such progress has establishe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aerodynamic research in the near future and for making the aerodynamic technologies the critical eleme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defense in China.  相似文献   
84.
采用基于无粘锥形流的反设计方法以Ma=6为设计点设计具有高升阻比的乘波体外形;取基准圆锥激波角为12°,并利用上表面的膨胀降压作用,这一外形优化有效提高了乘波体的升阻特性,在考虑粘性影响的情况下Ma=6时的升阻比可从3.356?3提高到4.598?1;将具有高升低阻效能的乘波体作为机身初步设计单级入轨运载器布局,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布局在大速度范围内的升阻比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具备静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细长体截面流态拓扑结构演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分析了细长体在不同迎角下截面绕流拓扑结构的演化和稳定性.指出旋成体背涡的发展,导致截面流场拓扑结构变化,而由稳定对称旋涡流态变成不稳定对称旋涡流态,进而再在小扰动下变成稳定非对称旋涡流态是导致旋成体非对称背涡出现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北航D4风洞PIV系统的布置及具体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PIV技术在前体非对称涡流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在迎角50°、Re=0.14×10°~0.55×106时,对旋成体X/D=2和3.35截面流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数的增加截面上流动结构存在从非对称二涡向三涡发展的趋势;在亚临界区,旋涡对非对称压力分布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临界起始发展区及临界区,边界层流动状态及其分离形态对非对称压力分布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前体非对称涡沿轴向由二涡向三涡的发展状态在临界起始发展区比亚临界区将向更上游的位置发生。  相似文献   
87.
旋成体非对称背涡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不同头部形状旋成体模型进行了低速风洞实验,揭示出它们不同的绕流现象和流动特性.尖锥旋成体两侧主分离线呈现为开式分离线,其分离剪切层在对称背涡中均表现为层流状态.而在非对称背涡中两侧表现为不同的剪切层状态,钝头旋成体绕流中存在头部的闭式分离区,两侧的主分离线在其下游,它的主分离剪切层从对称发展到非对称均呈现为湍流状态.通过对两类旋成体绕流结构的比较分析,得出尖锥旋成体的非对称背涡是由于两侧分离剪切层状态不对称引起的,而钝头旋成体则是由于旋成体背涡的动力不稳定性引起的.该机理分析的结论还得到测力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介绍了在低速和亚音速来流情况下,对一竖立着机翼的平板,在其连接处的分离区内外所作的三维湍流边界层测量。低速实验测出沿二条不同站位线共十个测量站位上的三个平均速度分量分布和六个湍流应力分量分布。亚音速情况下,对分离区内外的二个站位作了同样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气流的分离导致产生一个马蹄形旋涡,它是影响分离区内外三维湍流边界层特性的重要因素。文中还讨论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分析了有压力梯度和流线曲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