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90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全阶滑模变结构解耦控制器在液压转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轴液压仿真转台具有框架间速度耦合、力矩耦合、受复杂摩擦力矩干扰及液压系统参数摄动的特点。提出将耦合项等效为外干扰,使用具有积分补偿的动态全阶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使系统三框架始终在各自滑模上运动,实现了解耦和对外干扰及参数摄动的不变性。仿真和试验表明该方法的解耦和抗干扰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2.
μ理论在电液负载模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μ理论在电液负载模拟器中的应用,提出电液负载模拟器的鲁棒控制策略。电液负载模拟器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液复合系统,且是一个强耦合、时变受控对象。综合考虑参数变化、模型变动和干扰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利用μ综合控制理论设计电液负载模拟器的鲁棒力控制器,并通过μ分析使用鲁棒力控制器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给出使用鲁棒力控制器和经典力控制器时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鲁棒力控制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3.
电液负载模拟器的神经网络参数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彪  赵克定  孙丰迎 《航空学报》2009,30(2):374-379
基于神经网络,提出一种根据参数上下界辨识系统参数的新方法。在建立电液负载模拟器模型的基础上,在待辨识参数的上下界内,使用神经网络对动态系统的参数进行辨识,找到一组参数使之满足对实际系统的最佳逼近,使系统在实际输入信号下能更好地复现实际系统的实际输出。并使用另一组实验数据检验辨识结果对实际系统的任意实际输入输出采样数据组的逼近程度。验证结果表明该辨识结果能很精确地逼近实际系统。该方法可用于一般复杂系统的实际参数辨识。  相似文献   
44.
通过虚拟装配技术在ARJ21飞机机头装配工艺设计上的应用实例,介绍了以DELMIA软件系统为实施平台的飞机虚拟装配技术。  相似文献   
45.
 针对空间柔性杆系统的扭转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类由柔性杆、电阻应变片传感器、压电扭转致动器组成的柔性杆系统。为了研究此系统的扭转振动,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针对柔性杆系统中压电扭转致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输入能量、最大能量传递、Grammian矩阵最小奇异值最大化的复合优化策略,采用遗传算法对致动器/传感器的位置进行了搜索,找到了最优位置位于柔性杆的根部。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位置相比,最优位置最有利于致动器实施控制,同时也最有利于传感器的观测。  相似文献   
46.
大后掠翼大迎角定常与非定常俯仰气动特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忻鼎定  余光志  袁礼 《航空学报》1997,18(2):129-134
 对装有“前端襟翼”和“前缘襟翼”的74°后掠三角翼, 在迎角0°~ 90°范围的定常和非定常 (俯仰振动, f = 0. 4, 0. 8, 1. 2Hz) 的空气动力特性以及襟翼的控制作用作了实验研究。定常流的实 验结果与解N 2S 方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非定常俯仰振动使气动特性的变化出现迟滞现象, 但 仍能保持襟翼对定常流控制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装襟翼的三角翼的部分校测结果与文献中相应数 据一致, 表明实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47.
底部边界排气的减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底外侧周向多孔排气的方法研究具有圆柱后体的超声速旋成体底部流动特性及减阻问题。研究工作在超声速风洞进行,来流马赫数从1.53到3.01,单位雷诺数为2.×10^7/m到2.8×10^7/m。文中讨论了排气流量、气体介质对尾流结构与波系分布的影响,对底部增压减阻的效果,测量了底压分布,拍摄了尾流场纹影。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干扰尾流边界,控制尾流特性,其中氦气在最佳排气流量  相似文献   
48.
喷气推进系统的用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工程热力学中技术功的概念和exergy分析的方法,以简单涡轮喷气推进系统为例,用一种新的观点对这类移动的开口系统进行了用能效率的分析。所得到的能流图和exeryy流图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出系统各个部件中能量转化的情况,为部件性能的改进和整个系统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这种分析方法摆脱了传统的脱离实际的循环分析,能够方便地处理诸如内外函发动机以及火箭发动机等各种复杂循环的系统。exergy分析能够更清楚地显示不可逆损失在各部件中的分配,从而更明确地指示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9.
在点阵波理论基础上,通过假定合金中溶质原子浓度的适当分布并建立与之相应的衍射波波幅表达式,利用计算机模拟得面心立方(Cu-4wt%TTi)合金调幅(Spinodal)分解与有序化共存的X射线衍射边带形貌,其波形与实验结果颇为相近。进一步根据迭加原理在两相互垂直方向上对上述衍射边带合成,所得的有序化模拟衍射花样与电镜衍射谱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0.
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低速摩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摩擦特性是影响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马达内部摩擦的形式 ,对叶片作了系统的受力分析 ,通过计算机仿真揭示了马达低速运行时摩擦力矩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改善马达摩擦特性以提高超低速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