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380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80篇
航天   1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弹道靶上利用电子密度测量系统进行了高超声速钢球模型、铜球模型尾迹电子密度测量。电子密度测量系统由8mm微波干涉仪系统、开式微波谐振腔测量系统和闭式微波谐振腔测量系统组成。钢球模型直径φ10mm,速度分别为5.8、5.5、5.6和5.5km/s,对应的飞行环境压力分别为2.79、5.32、5.85和10.91kPa。铜球模型直径φ10mm,速度分别为5.6、5.6、5.7和5.5km/s,对应的飞行环境压力分别为1.33、4.79、5.89和10.91kPa。结果表明:(1)在压力5.3~11kPa范围内、速度约5.5km/s试验条件下,压力越高,钢球模型的尾迹电子密度相应增大,电子密度的衰减速度较快;(2)在压力1.3~6kPa范围内、速度约5.6km/s试验条件下,压力越高,铜球模型的尾迹电子密度相应增大,电子密度的衰减速度较慢;(3)在压力约10.7kPa、速度5.5km/s试验条件下,铜球模型的尾迹电子密度衰减速度比钢球模型慢得多。  相似文献   
372.
采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SL)加工基于气动/结构耦合分析的六套不同机翼优化构型的轻质F4模型,在0.6m跨超声速风洞完成了马赫数0.6-0.85范围内的气动力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气动/结构耦合优化设计的代号为6#的轻质F4模型升力特性与国外结果较接近,与机翼三维变形的事实吻合,验证了采用的气动/结构耦合优化设计方法基本可行,为探索模型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数据修正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73.
微波在薄层等离子体中传输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预测再入飞行过程中等离子体对微波传输特性的影响,采用WKB方法、FDTD方法、平面波理论和薄层等离子体理论4种方法,结合粉末激波管上开展的试验研究了X波段和Ka波段微波在薄层等离子体中的传输效应。对于X波段,试验时激波马赫数为9.6、10.7和10.5;对于Ka波段,试验时激波马赫数为10.5。通过对比与分析获得的主要结论有:当等离子体厚度和入射波波长相近时,薄层等离子体理论计算结果比其它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试验结果;在碰撞频率接近并且电子密度小于临界电子密度的条件下,Ka波段微波信号穿过相同厚度的等离子体比X波段微波信号衰减小得多,具有更强的穿透性;如果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和微波入射频率相同,随着电子密度的增加,微波信号穿过相同厚度的等离子体时衰减变大;当碰撞频率和入射波频率差不多时,共振吸收导致衰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74.
FL-23风洞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试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飞行器研制不断高速化发展,一些型号要求在超声速条件下实现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试验。为了实现超声速飞行器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风洞试验,利用FL-23跨超声速风洞独有的投放机构,通过对上、下支撑及其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了X、Y两个方向的复合运动,建立了马赫数0.3~4.0的级间分离系统。经过多期型号试验验证,该系统对模型定位控制精度达到要求,满足飞行器高马赫数下开展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风洞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375.
为了提高灭火弹灭火性能,优化灭火弹结构设计,利用Fluent对灭火弹气体发生器内流场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改变气体发生器开孔情况及发生剂参数调整弹内流场分布。计算结果显示:当首孔距离等于15倍气体发生器排气孔孔径时,灭火弹壳体近壁面存在5个大小相近且数值较高的压强峰,压力分布最利于灭火弹壳体预制孔槽破裂;灭火弹内气体发生器上排气孔对称性越强,发生器内压力分布越均匀。经过试验验证,仿真所得压力-时间曲线与试验测得数据吻合良好,说明该模型适用于灭火弹内流场仿真。   相似文献   
376.
鸭翼布局中双立尾对全机气动及流场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战斗机先进气动布局研究中,双立尾位置的选择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适当的双立尾位置会给飞机纵横向气动特性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一种鸭翼布局的飞机模型,按3种不同的双立尾配置进行了气动力测量、流态显示,然后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进行了不同迎角下的流场测量.结果表明:双立尾处于飞机内侧后置内移位置其最大升力系数具有最大值.破裂过程及流场特性同无双立尾时的情况十分相似,进而说明双立尾同机翼涡的干扰主要是促进了涡的提早破裂,从而恶化了全机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377.
结合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趋势,阐述了国内"两化"战略的内涵,给出了飞机性能样机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框架。在对航空产业"两化"融合战略实施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飞机数字化性能样机技术对于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8.
自激励式电磁铆接放电电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铆接是一种将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铆接工艺。传统感应式低电压电磁铆接存在能量利用率低、难以解决高强度大直径铆钉和难成形材料铆钉的铆接等问题。基于自激励式电磁铆接技术,建立放电电流分析模型,通过数值分析与工艺试验探讨自激励式电磁铆接进行大直径铆钉成形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电磁铆接放电电流分析模型可实现传统感应式和自激励式电磁铆接放电电流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放电能量相同时,自激励式电磁铆接的涡流斥力峰值要远大于感应式的涡流斥力,能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是实现大直径铆钉成形的有效方式;在放电电压为320V时,自激励式电磁铆接可实现直径为10mm的45号钢铆钉的成形,其变形以绝热剪切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79.
邱滋华  徐敏  张斌  梁春雷 《航空学报》2019,40(3):122483-122483
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大振幅及物体间小间距等极端情况下涡激振荡(VIV)问题的高精度方法。该方法针对三角形/四边形非结构混合网格,采用高精度谱差分(SD)格式对Navier-Stokes方程进行空间离散。通过引入非均匀滑移网格方法,将计算域分割成多个互相不重合的子区域,从而实现了子区域网格的独立变形,子区域之间通过粘接元进行信息传递。采用全耦合方法精确求解VIV问题中流体和固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并行策略以及使用消息传递接口,实现了求解器的并行计算能力。数值模拟表明:对于无黏和有黏流动问题,该方法均能保持SD方法的高精度特性;对于动网格下的定常均匀来流,求解器能够做到自由流保持;单个圆柱VIV问题仿真与现有文献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对于流场变形情况比较复杂的涡激振荡问题,求解器可以有效实现网格变形,并具有理想的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380.
介绍了一种通过改进电路结构来消除CMOS管内部的噪声,最终达到降低总输出噪声的技术。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技术的原理,然后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具体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中,通过PSPICE软件模拟仿真,比较和分析了采用这种技术前后LNA电路的总输出噪声、输出信噪比和电压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