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8篇 |
免费 | 392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67篇 |
航天技术 | 451篇 |
综合类 | 240篇 |
航天 | 6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462.
在风洞用电子扫描阀进行测压,研究了绕平板扰流片和锯齿扰流片分离流动的壁面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平板扰流片和锯齿扰流片均在上游x/h=-6处剪切层开始分离,并再附于下游x/h≈20的位置.锯齿扰流片横向位置的变化对壁面平均压力分布几乎没有影响,但通过锯齿槽流向的压力脉动一般大于通过锯齿尖点流向的脉动.从平均压力分布看,锯齿高度可以增加扰流片阻流效果,采用锯齿扰流片可以减小下游壁面压力的脉动. 相似文献
463.
PIV技术在复杂二相流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学元器件随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时,其工作性能越来越多地受到大气悬浮汇聚微粒的影响。大气微粒在复杂流场中呈现何种运动汇聚效应,对于合理准确评估机载光学元器件的工作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而复杂气动流场中微粒分布状态的预估一直是飞行器外界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气动问题的复杂性、大气中微粒的多样性一直是制约各种试验手段展开、数值模型建立的主要因素。利用先进的激光粒子图像技术,在风洞中对舵面旋涡主导的复杂流场中的微粒速度及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测量舵面翼梢脱落旋涡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激光片光扫描流场全域,同时高帧频CCD相机同步曝光,利用PIV 拍摄到的流场中涡流截面内微粒分布的瞬态图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原始粒子图像进行互相关、二值化处理,通过对图像区域内的灰度值计算,统计相对流场截面内的粒子浓度系数,得到在复杂旋涡结构流场内瞬态粒子的分布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大气中微粒在激光片光下的米氏散射原理,可以有效地拍摄到复杂流场结构下粒子光学散射及分布的特性图像,解决了传统环境测试设备无法对复杂条件下流场内粒子分布进行实时测量的缺陷;在旋涡为主导的流场中,大气中的微粒由向心力牵引,在涡核周围达到平衡运动状态,微粒环绕涡核形成一条环状带,这一区域中的粒子浓度系数要远大于自由流场中的微粒,涡核中心粒子呈“空洞”状态。 相似文献
464.
465.
基于ICP算法的手术导航三维配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计算机辅助手术三维导航技术中术前CT图像与术中实际空间的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近点迭代(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的特征点云配准技术.利用医学图像空间和实际空间特征区域的两片点云坐标进行三维配准.对CT图像进行重建、分割及交互式操作得到医学图像特征点云;利用光学定位仪实时采集实际空间中对应区域的点云;通过主元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获取两组点云数据的特征向量进行初配准;进行最近点迭代使配准矩阵收敛到一个最优解,其中采用k-d tree寻找邻近点加速迭代过程.以塑料脊柱模型骨为对象进行了脊柱手术导航配准精度实验,进一步对实验中的点云数据加入高斯噪声以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配准方法简单可靠,在模型骨情况下配准精度在1mm以内. 相似文献
466.
467.
468.
469.
470.
聚丙烯酸酯类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组成相同的聚丙烯酸酯类IPN聚合物、线性IPN聚合物、共聚物、共混物,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粘弹谱(DMA)等实验方法比较它们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类IPN聚合物具有更佳的阻尼性能,其原因是IPN聚合物组份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使其相容性表现为接近分子水平的共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