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5篇 |
免费 | 392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66篇 |
航天技术 | 451篇 |
综合类 | 240篇 |
航天 | 6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阴极真空电弧推力器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功耗低、比冲高等优点,因而在航天推进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当前推力器设计研制、可靠性和寿命的提高等方面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均与微阴极真空电弧放电过程的基本物理问题密切相关.对微阴极电弧推力器运行中涉及的电子发射、电极间起弧过程、阴极斑点形成及特点、烧蚀和形貌变化、电极间等离子体射...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付晓旭%钟景明%王东新%王学泽%王零森 《宇航材料工艺》2002,32(3):50-53
用粒度相同、不同BeO含量的铍粉开展了BeO对铍材微屈服强度(σmys)的研究;结果发现,与BeO含量相比,BeO在铍中的分布状态对σmys的影响更大。在晶界及晶内较小弥散分布的BeO对基体铍有弥散强化作用,使σmys较高;如果BeO较粗大地成簇状聚集在晶界,反而对σmys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法向过载信号反馈在放宽静稳定性大型客机自动驾驶仪增稳控制中的作用。在自动驾驶仪纵向内回路控制律中引入法向过载信号,构成了国际先进客机的C*控制律构型;反馈系统的输出信号,选用LQR设计方法同时闭合客机纵向的内回路和姿态、油门回路,形成了输出跟踪器,并设计了性能指标与反馈参数。以B707为例,建立了其着陆进近阶段的非线性模型,配平并线性化,用获得的控制律进行数字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内回路增稳效果良好,C*响应曲线在最佳响应区,姿态响应和速度保持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PC机串行口与下位单位机串行通信的方法及其具体使用,对实际应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干涉SAR的相位展开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SAR是从不同轨道收集同一区域的两幅SAR图像,然后根据上位差重建三维地形图像的成像雷达。因为相位差和地形高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因此按照相位差的分布,就能求出三维地形图。然而被测量的相位差是以20π弧度重叠的值,所以将其展开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利用这种算法的性能可控制测量精度。主要算法有Zebker提出的Branch Cut法,用这种算法测称之为“留数”的复数图像上的厅点,有必要解决其组合问题。本文讲究了以连接组合留数的线分总长度为标准,逐步改善其组合,并求出准最佳解的相位展开的计算方法。再用这处算法,根据观测卫星ERS-1(欧洲遥感卫星1号)的三个图像求出三维地形图,并且DEM(数字标高模型)进行了评价。其结果测量误差的标准偏差大约为30m,与DEM的精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19.
裴锦华何成王陶李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49(5):693-698
绳钩回收作为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的一种精确定点拦阻无损回收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以某型无人机的绳钩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绳钩回收系统进行了参数化处理并建立了两种动力学仿真模型。一是在考虑回收架柔性基础上建立了基于Lagrange方程的绳钩回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二是在考虑绳索变形和系统结构细节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SC.ADAMS的绳钩回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上述两种仿真模型的算例分析以及与某型无人机绳钩回收试验的测试数据作对比,验证了两种动力学仿真模型在绳钩回收系统不同设计阶段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