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航天技术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本文导出了在由中性风引起的垂直电流的条件下, 赤道电射流中双流不稳定性的相速度, 增长率和饱和水平的修正公式.在通常电射流条件下, 密度为2×10-7A/m2的垂直电流对不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当驱动电场接近不稳定性的临界值时, 上述垂直电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结果说明反向电射流期间十分强的半周日潮汐风引起的垂直电流可能是使“H”型不稳定性饱和水平十分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SiⅡ辐射线源区的高度表征了太阳大气过渡区的底层高度.通过对超紫外线的辐射强度结构和无力场外推所得的三维磁场结构作相关分析来求相关高度是一种研究超紫外辐射线源区高度的新方法.有研究发现,该方法得到的冕洞区SiⅡ辐射线源区的高度比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高.由于目前运用该方法的数据分析有限,需要用更多的数据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运用该方法分析了SOHO/SUMER观测到的位于太阳南极冕洞之下的日面区域SiⅡ辐射线数据和美国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Kitt Peak(NSO/KP)测量的磁场数据,得到冕洞区SiⅡ辐射线源区的相关高度约为5.0Mm.该结果支持了冕洞区的过渡区底层高度比宁静区的要高的结论.同时发现了新的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WIND卫星1995—2005年的数据,利用程序筛选及人工识别两种不同方法确定的小尺度磁通量管进行比较,发现程序筛选法中41%的小尺度磁通量管有边界重联现象,与人工识别法确定的小尺度磁通量管的统计结果接近;通过人工识别和程序筛选两种方法确定的小尺度磁通量管的边界重联特征,包括磁场剪切角、磁场强度以及重联耗散区的持续时间等,也具有相同的统计趋势.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确定的小尺度磁通量管在重联特性上没有本质区别,因此采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数据作为样本来统计小尺度磁通量管前后边界重联事件.本文共确定了71个重联事件,统计结果显示有50个(70%)重联耗散区磁场的减小超过20%,47个(66%)磁场剪切角大于90°;多数重联事件的磁场剪切角大于90°,表明小尺度磁通量管边界中主要发生的是反平行重联.将小尺度磁通量管的前后边界重联分开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其前后边界重联的特征是相似的,与磁云前后边界存在差异的性质不同,这意味着太阳风中的小尺度磁通量管并不具有磁云这种大尺度磁通量管的膨胀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Helios2飞船的数据,对太阳风速度分布中质子束流部分与整个质子的密度之比随日心距离的变化做了分析.为了排除碰撞因素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太阳风高速流(600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子、质子、氦核和另外一种微量离子代替氧离子的4组元模型分别计算了Fe^11 ,Mg^9 ,Mg^7 ,Ne^7 和Si^7 等微量离子的漂移速度和温度,并和SUMER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了空间飞船Helios 1和2在0.3AU到0.9AU之间对太阳风高速流的观测数据,检验了Alfvén脉动对太阳风加热的理论以及Alfvén脉动的衰减机制。计算表明,在Helios观测的空间范围内,(1)若脉动耗散的能量转化为质子的热能,由能量守恒方程计算出的质子温度的径向变化与观测一致;(2)经典粘性衰减机制预计的能量耗散率与实测结果相差很大,因而不能解释脉动能量转化为质子能量的过程;(3)波能串级模式预计的能量耗散率与实测一致,说明太阳风质子的加热很可能是由于串级到质子迴旋频率范围的脉动能量转化为质子的热能所致。  相似文献   
17.
在回旋波共振准线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自恰描述质子和氧离子各向异性温度和整体速度的双离子流体模型,求得数值解,并与UVCS观测相比较.发现在波谱斜率固定的假设下,模型的数值结果虽然与观测有相同趋势,但不能在误差范围之内解释全部观测现象.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考虑波谱形状的自洽演化.   相似文献   
18.
1引言太阳风中由于磁场的作用,在垂直磁场平面内质子做回旋运动.通常在此平面的质子速度分布函数是旋转对称的.实际观测中,虽然大部分由测量值内插得到的速度分布是旋转对称的,但少数是不对称的.产生这种不对称性的原因还不清楚.文献川提出o粒子与间断面相互作用可产生非回族对称分布.由于这种非旋转对称的速度分布应是不稳定的,因而会很快弛豫到了旋转对称的分布.很难解释非对称的分布可经常被观测到的事实.我们认为这种非对称分布的观测结果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非回旋对称的分布函数产生的而可能是由于太阳风等离子体小尺度的不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简化的李-甘分布函数出发讨论了磁层顶中的低杂漂移不稳定性,并与漂移麦氏分布算得的结果作了比较.用电流弛豫方法求得了饱和电场扰动的振幅,这振幅与观测值5mV/m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