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压电驱动原理和超声波近场悬浮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的超声悬浮轴承方案。此方案只依靠单一激励源即可实现双向支承,结构紧凑,控制简单。为准确预测超声轴承的工作频率和声阻抗,建立了超声轴承的声阻抗网络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对超声轴承径向和轴向辐射面的振幅进行了仿真计算;研制了超声悬浮轴承原理样机并开展了轴承悬浮承载能力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悬浮轴承具有良好的悬浮效果,可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和一定的轴向载荷。此类超声轴承的研究可为未来新型轴承结构的研发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
砼泵--即混凝土输送泵,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机械,其液压系统设计水平及液压系统中各零件的加工质量对此种机械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此机械液压系统中一种重要零件--阀块零件的设计及其数控加工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3.
一、序言“长剑”是一种专门用来对付现代低空飞机的防空制导武器。它适用于陆军和空军的固定或机动设施的防御。“长剑”是一种高度机动的轻型武器系统,它采用模式结构,成本低而机动性强。为了保证高的总杀伤概率,导弹采用了直接命中方式。“长剑”是按英国国防部的要求为英国陆军和皇家空军研制的。  相似文献   
94.
在传热传质实验中经常存在多个热力参数的控制问题。为了快迅和精确地控制这些参数,提出强迫解耦的概念,采用计算机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湿热动力实验装置上的成功应用,为传热传质实验中存在的多参数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95.
赵竟全  冯斌  袁修干 《航空学报》1999,20(Z1):11-13
对板翅式三角形型面湿空气热交换器的传热传质特性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干、湿工况下的传热传质特性和阻力特性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96.
压气机喘振是气流沿压气机轴线方向发生的低频率(通常只有几赫或十几赫)、高振幅(强烈的压强和流量波动)的气流振荡现象.一旦出现喘振,发动机音调低而沉闷,并伴有非常强烈的机械振动,会使压气机叶片断裂,引起发动机熄火停车,严重威胁发动机安全工作,因此,在使用中应避免喘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7.
雷达与目标之间的相对加速度会引起回波信号多项式相位调制效应,为研究其对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性能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对称三角LFMCW雷达的差拍信号,导出对称三角波LFMCW雷达信号的加速度模糊函数和加速度分辨力的关系式。随着加速度的增大,多普勒频率的谱峰逐渐加宽,直至出现多个峰值,雷达多普勒参数的分辨性越来越差;同时得出加速度固有分辨力与调制周期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理论和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MPC的基本原理;简要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电机系统MPC技术的研究概况。研究了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应用于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案。总结了FCSMPC关于价值函数设计、计算量降低、矢量作用个数以及鲁棒性提高等方面的研究思路。展望了未来FCSMPC技术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关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论断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旨在整合分散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作为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技术支撑的空间技术,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灾害遥感监测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业务体系,建立了多渠道的数据获取协调机制,形成了常规与应急业务模式,开发了灾害遥感业务产品体系,并在我国及周边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面临新使命和新要求,空间技术减灾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加强对外服务能力建设,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0.
新一代运载火箭在靶场加满液氢和液氧推进剂后,由于安全因素无法开展传统的有源激励模态试验,为了提高发射稳定性,必须获取运载火箭全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基于结构振动响应的互相关函数与单位脉冲函数具有相同数学构架的前提,采用改进模态自然激励技术(NExT-LSCE-LSFD)对风激励下采集的时域数据进行识别,获得了火箭加注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