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76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介绍了采用激光干涉仪测量刚性转子运转时支撑上振动信号的原理,并简要分析了刚性转子动不平衡量的提取和解算技术.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地方协调时UTC(BIRM)守时能力稳步提升,截至目前,UTC(BIRM)与UTC的相对频率偏差优于3E-14,时间偏差优于20ns。本文概括介绍了守时系统的组成,本地频率驾驭与主备同步技术,以及TA(BIRM)算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33.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发展与完善,基于BDS的时间传递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简要介绍了为开展北斗时间传递研究自研的多通道多频GPS/BDS时间传递接收机BM1308-52。接收机可同时接收GPS、BDS的码信息和载波相位信息,输出GPS、BDS的CGGTTS标准共视文件和Rinex观测文件,观测时间、处理方法及数据输出格式符合国际规范。最后,利用实测数据测试了BM1308-52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PS单向时间比对和零基线共视比对不确定度优于2ns,BD单向时间比对不确定度优于3ns,与国际水平相当。BM1308-52的系统稳定可靠,观测精度高,可以更好地为时间频率传递服务。  相似文献   
34.
杨军 《太空探索》2010,(1):38-39
<正>前不久,在北京郊区的武警森林机动支队训练场上,由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公司研制开发的QB260-TB型便携式消防泵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同类著名品牌产品,进行了为期4天的性能试验测试比赛。最终,航天动力研制开发的消防泵以其效率高、射程远、用水省、重  相似文献   
35.
设计并制备了以不同橡胶为基体、具有不同界面结合强度的玻璃纤维芯铅丝(网)增强橡胶复合材料(GF/Pb/R),通过比较它们的动态压缩模量和阻尼损耗因子,研究了复合方式、橡胶基体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对于GF/Pb/R动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小型飞行器由于外形尺寸等限制很难实现理想的姿态控制,而自然界中的鸟类却可以完成高质量的飞行,原因是它们能够获得自身周围的气流信息。受这些自然现象的启发,设计了一个基于流场感知的小型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通过流场感知的气流信息(压力和剪应力)可以计算出气动力和力矩。建立了一种小型飞行器的非线性三轴姿态动力学模型,将力矩信息引入姿态运动,然后利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来设计姿态控制器。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这种新型控制方法不需要从气动实验获得的先验信息,所用的参数都是由在线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得出的,因此能及时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减少响应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小型飞行器在复杂流场环境下姿态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7.
微重力火箭气动加热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气动外形为曲线、锥(柱)旋转组合体的微重力火箭,采用半球-柱(锥)和后掠翼的气动加热计算方法及公式,分析计算了超高音速飞行状态下微重力火箭各特征表面上的热流及温度,并用一元平板传热模型和差分方法计算了箭体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为箭体结构及热防护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方法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8.
笔者从2001年至今参加过波音、空客飞机重要结构改装累计上百次,此文从SB消化、工艺/工作单编写、专用工装使用、人员组织、过程实施以及SB错误的发现等方面进行总结交流,以避免发生困改装失败损伤飞机结构的差错。  相似文献   
39.
40.
通过对冲模在折弯机上合理应用的分析、研究 ,成功地设计出了适用于多孔冲压加工的一种新工艺。高、低错位的排列凸模 ,合理地选择冲裁间隙 ,并采用凹模套的组合方法 ,满足了多孔冲模在折弯机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