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4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介绍了基于低空突防的空对舰攻击相关问题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为空对舰攻击导引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2.
高阶格式及其在内外流场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阶格式这里包含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人们常说的高精度格式;另一种是高分辨率格式,因为它常与高精度有密切联系,但两者毕竟有严格的区别.在格式的构建上,相比之下高分辨率格式较高精度格式难得多.本文从4个方面讨论了高精度格式与高分辨率格式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大量算例,这对澄清人们对高阶格式的认识,弄清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是十分必要的.大量的数值计算与研究表明:对于复杂流场,尤其是既考虑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又要考虑壁面传热的流场,用低阶数值格式计算是无法得到与实验较接近的数值结果的,因此发展高阶格式对处理高温涡轮的气膜冷却问题以及高速飞行器的气动热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3.
针对气象条件复杂的对流层对飞艇动力系统的较高要求,基于统计分析得到对流层飞艇平台动力系统功率配置准则,完成某小型飞艇动力系统的初步选型;通过工程算法对航空活塞发动机和螺旋桨的性能进行分析、预测,计算螺旋桨与飞艇平台的驱动力平衡、螺旋桨与发动机的驱动力矩平衡,经过耦合力平衡与耦合力矩平衡完成动力系统与飞艇平台性能匹配的分析、评估。此工程方法为动力系统与飞艇平台的功率匹配分析乃至飞艇平台的飞行性能预测提供了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34.
多随机激励作用下舰载火箭弹初始扰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半约束期内舰载火箭弹弹轴转动方程组模型,综合考虑火箭弹的质量偏心、动不平衡和舰船的摇摆运动,采用有限幅值随机激励仿真的方法,得到了3种激励分别引起的初始扰动可能域和考虑各因素后总的初始扰动可能域,并分析得到了总的初始扰动可能域图像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3种扰动因素分别引起的初始扰动量在相同量级上,动不平衡和舰船摇摆对初始扰动的影响程度更为剧烈。舰船摇摆对初始扰动量的影响随着最大横摇角θmax增大而显著增大,总的初始扰动可能域图像趋近于对初始扰动量贡献中所占比重较大因素引起的初始扰动可能域图像。  相似文献   
35.
为了运用超压气球所需性能参数匹配出离心压缩机型号,通过相似理论和幂函数嵌套二次多项式对离心压缩机的气动性能模型仿真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利用现有超压气球性能数据,采用相似换算,进行不同运行环境的折合计算和不同转速下的性能换算,得出以流量、压力比为目标值的性能换算目标转速值,然后利用目标转速匹配出离心压缩机的转速,选出了离心压缩机型号。该方法可对离心压缩机的选型以及针对超压气球工况来匹配离心压缩机转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解决当前卫星故障检测面临的依赖规则库、多元特征融合不足以及数据正负样本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从卫星数据的时序特性出发,提出基于时序建模的卫星故障检测方法与半监督模型,实现卫星数据规律的有效挖掘与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考虑卫星数据间的时序关联,提出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卫星故障检测方法,并引入滑动窗口机制实现卫星数据的有效预测与故障检测。考虑卫星数据多元特征参数间的关联关系,引入时间卷积和自编码器神经网络,同时建模不同时刻、多元特征参数间的依赖关系,实现融合多元特征参数进行卫星故障的有效检测。以某型号卫星电源分系统为实验对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和模型在关键指标方面优于BP神经网络等传统故障检测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37.
目前卫星设计领域软件在轨重构方式安全性低,灵活性差,大大制约了星务软件在轨功能的持续更新与扩展需求。针对以上背景,提出了一种支持任务级重构的星务软件架构,介绍了基于容错SRAM的典型硬件环境和基于软总线的软件分层设计方法;开展对任务自主接入及硬件重启后自主恢复机制的研究,提出支持任务自主接入的星务软件重构流程及补丁协议,最终针对新型软件架构和任务接入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安全有效性,解决了目前星务软件重构灵活性差的问题,为提升卫星软件好用易用性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