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26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动中解模糊     
引言 动中解模糊(OTF)GPS定位技术(或简称OTF)是为在实时、三维状态下把移动平台定位到几厘米精度而开发的。“太棒了!”你可能会这样说,“但是为什么?在给汽车、船舶或飞机定位时,谁会真正需要达到那样的精度?没人会真正想要用那样的精度来导航。移动目标的不停运动将使这样的高精度定位无意义,是吗?”  相似文献   
62.
1995年初克林顿政府批准中央情报局将10年或更久以前拍摄的,过去一直严格保密的间谍卫星图像公布于众,以用于历史或科学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公布的是由“花冠”系列卫星在1960年到1972年间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副总统戈尔在1995年2月24日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63.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的两次飞行中,成功地完成了它的主要使命之一——15.33米长的遥控机械手的各项试验。这个机械手能上下伸屈、左右摆动和转动,犹如人的手臂,灵活自如。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后,机械手能从货仓伸出去,把诸如卫星迭类物体(或实验装置)放置到轨道上,  相似文献   
64.
旋翼翼型的设计优化及性能确定亟须建立并发展翼型动态风洞试验技术。通过动力学仿真与结构优化设计,基于FL–11低速风洞研制出旋翼翼型两自由度动态试验装置,可实现俯仰/沉浮单自由或两自由度耦合运动,最高振荡频率达到5 Hz;基于FL–20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研制出旋翼翼型高频高速动态试验装置,最高振荡频率达到17 Hz,试验最高雷诺数为5×106,模拟参数包线满足真实直升机参数要求;基于FL–14低速风洞研制出大尺度旋翼翼型动态试验装置,翼型模型弦长为800 mm,试验最高雷诺数达到4×106。完善了旋翼翼型动态试验精准测试相关技术,并开展了验证性试验,试验数据规律合理、量值可靠,表明试验系统及相关测试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旋翼翼型动态气动特性试验评估提供重要的设备平台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5.
文章论述了"资源一号"卫星第二颗星(FM2)在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INPE)总装测试大厅(LIT)的空间环境模拟器进行分舱热真空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分舱热真空试验与整星热真空试验的不同点,以及试验技术的关键和难点,最后讨论了实现分舱热真空试验的基本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首次分舱热真空试验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66.
李国强  常智强  张鑫  阳鹏宇  陈立 《航空学报》2018,39(8):122111-122111
针对动态失速引起的翼型气动性能恶化的问题,利用小型化的激励电源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借助动态压力测量和外触发式粒子图像测速(PIV)等手段开展了翼型动态失速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能够有效控制翼型动态失速,改善平均气动力,提高翼型气动效率,减小气动力随迎角变化的迟滞区域。等离子体诱导出前缘附近的贴体翼面涡,促进分离流再附;增加了上翼面0.2~0.4弦长区域的吸力,减小了升力系数功率谱密度(PSD)分布的二、三、四阶能量幅值,在研究工况下实现了平均升力系数增加7.1%、失速迎角推迟1.3°和迟滞区域减小4.5%的明显控制效果;4°~9°迎角段,等离子体使得翼型平均阻力系数减小40%。此外,振荡频率增加使翼型绕流的非定常性增强,较高雷诺数下的翼型动态分离涡更加难以被抑制,均需要增加等离子体激励强度才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7.
资源-1卫星多层隔热材料在轨温度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资源-1(02)卫星多层隔热材料外表面遥测温度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30个月在轨条件下多层隔热材料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规律与外热流的关系,得出了多层隔热材料面膜表面热光学性质在卫星入轨5天后其性能退化随时间变化很小的结论。并提出了如何对多层隔热材料进行在轨设计和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