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黎峰  文野 《航天员》2008,(5):72-77
"一定要让我们自己培养的航天员穿着我们自己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为了这个期盼已久的目标,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航天人用团结、协作、奉献、拼搏的精神书写着飞天的传奇。这个集体在拼搏、发展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精神文化,在每一位航天人的身上灼灼闪光,是浸透在航天人血液中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2.
文野 《航天员》2011,(5):12-16
2011年09月29日21时16分,随着“点火”命令的下达,在震撼天地的轰鸣声中,一股热浪排山倒海般压向四周,天宫一号在橘红烈焰的托举下腾空而起。向着茫茫太空深处缓缓飞去,  相似文献   
13.
文野 《航天员》2009,(6):61-62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完美的愿望。让自己的人生一时比一时充实。一刻比一刻美好,是所有人行走人生旅途的目的。但是。当我们走进社会开始与现实世界接触交流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太多的阻力、挫折、打击、压力,甚至失败。这是人生的逆境,每个人都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身逢逆境之时。需要怎么做、需要得到些什么。才能够继续奋发向上,最终走向成功呢?  相似文献   
14.
文野 《航天员》2012,(3):16-19
在诸多商业航天器几乎同步崛起的后航天飞机时代,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的“龙”太空船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首个由私营企业研制和发射的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的商业航天器,创造了商业载人航天历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子未央 《航天员》2009,(2):74-77
命运多舛的“联盟”号 “联盟”号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作为“东方”号单人飞船的后续型号,它是一种能乘坐3人的多用途飞船,当时打算用于载人登月飞行和地球轨道上的各种实验。苏联原先的设想是建设一个由3部分组成的空间联合体,其中“联盟”A为3人飞船,“联盟”B为轨道机动飞行器,而“联盟”V则将作为推进剂运输飞船。在这3种飞船中,“联盟”B将最先发射,随后是一系列为该机动用飞船提供补给的“联盟”V。此后,载人的“联盟”A飞船将升空,与“联盟”B对接。然后可能还要再去执行环月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6.
2011年2月25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开启该系列的谢幕之旅,受到举世瞩目。这次飞行还有另一个值得人们关注和期待的原因,那就是它搭载了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起始以来首位上天的人形机器人航天员-2(R2),并将其安全送上“国际空间站”,和有血有肉的其他航天员一起值守空间站,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出力。  相似文献   
17.
文野 《航天员》2010,(5):12-16
2010年1 0月1日1 8时59分57秒,在熊熊烈焰的托举下,长征三号丙火箭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塔架上冲天而起,奔赴月球。嫦娥二号在国庆日的成功发射为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贺礼。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踏上了对月探测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2006-2020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曾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该卫星状态良好,实现了所有的科学目标,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嫦娥二号卫星事实上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便没有了"备份"的必要。经过改造,嫦娥二号以嫦娥三号先导星的身份示人,为将来要携带月球车落月探测的嫦娥三号踩点探路。"嫦娥"再度奔月,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天地嫦娥手牵手,吴刚相思夜无眠",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的土地上会出现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祝福嫦娥二号,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18.
文野 《航天员》2010,(4):16-21
她们来自首都各个高校,她们都是20岁上下的孩子.她们为了一个神圣而光荣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她们觉得自己能够直接参与到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中来,为载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是一种幸福,一种机遇,一种经历,更是一种荣耀。  相似文献   
19.
文野 《航天员》2008,(6):24-25
在这里,我们向您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国际空间站的详细数据,透过这些数据,您也许会对这座"太空城堡"了解得更加细致而全面。  相似文献   
20.
将声矢量传感器阵列参数估计问题与平行因子(Parallel factor,PARAFAC)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PARAFAC分解的二维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接收信号构建为PARAFAC模型,然后在数据域对参数矩阵进行初估计,最后利用PARAFAC分解获得信号二维DOA估计。该算法能够应用于任意结构的声矢量传感器阵列,同时能够得到和信源一一匹配的仰角和方位角估计。借助于参数矩阵的初始估计,所提算法收敛速度较快,其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该算法角度估计性能接近于PARAFAC算法,同时优于借助旋转不变性进行信号参数估计(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ESPRIT)算法和传播算子(Propagator method,PM)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