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0篇
航天技术   3篇
航天   4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就声发射技术在推进剂贮罐状态监测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集中区域、分散区域两种不同的声发射源进行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2.
推进剂贮罐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声发射技术在推进剂贮罐状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点区域、裂纹的产生和生长区域两种不同的声发射源进行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3.
肖志军  徐军 《航天员》2008,(5):26-29
刘伯明,黑龙江省依安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双学士,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原空军某部飞行中队长,空军一级飞行员,安全飞行1050小时。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神舟七号任务乘组成员。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箭多星发射过程中的多星测控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星星地测控链路的下行码分多址干扰分析方法,构建了星箭联合体电磁仿真简化模型,并采用电磁仿真预测与多星干扰强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受干扰信号的干信比上限,检验系统的兼容性。以构型为串联结构形式一箭双星发射的某中高度轨道双星为例,根据其主动段双星所处的构型布局和使用时机的复杂约束,分析评估单站同时接收双星下行码分多址扩频测控信号的多址干扰强度,并进行了双星主动段的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分析多址干扰强度,满足工程实际应用需求。电磁仿真预测与多星干扰强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检验星地系统参数的兼容性,以及星箭飞行控制过程中地面站的使用策略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可为类似的多目标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1年2月18日18时,俄罗斯莫斯科星城。航天专家和媒体早已云集大厅,共同把期盼的目光投向"火星500"试验的观测大屏幕。此时,屏幕中两位身穿白色火星服的志愿者从火星登陆舱中缓缓迈出步伐,将人类坚实而从容的脚步踏上了"火星"表面。  相似文献   
16.
重返月球     
历史将永远铭记,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带着人类无尽的期盼,降落在月球上,阿姻斯特朗的一记脚印,圆了人类千年的奔月梦想。虽然此次登月被称为美国政治冲动的产物,虽然这次登月脚步匆匆近于唐突地结束,留下些许谜团,留下几丝遗憾。但是,它的功绩在人类航天史上将永远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创新教育理念和实践出发,强调教学思想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在课堂中全面引入工程模式,营造多种电子专业软件结合的虚拟实验室和工程实物环境。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英雄,往往携着孤独和传奇,身后氤氲着一抹悲壮然而骄傲的荣光。只要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形象稍加拟人,"英雄"二字就成为其必然的代言。传奇、孤独,以及荣光,"哈勃"本身所表达的,恐怕还要多得多。1946年,天文学家莱曼·斯必泽发表了论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观测优势》,这被看作"哈勃"最初的身世。得益于二战发展火箭的技术,轨道天  相似文献   
19.
徐军 《大飞机》2021,(8):34-38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各行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航空业也未能幸免.据全球官方航空指南(OAG)的数据,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全球航空公司的飞行小时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70%,且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计,2023年行业也恐怕很难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次准备已久的访问。这是一次走进英雄内心的对话。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到“神舟”六号飞船的预定轨道250千米的高度,飞船飞了10分钟;从北京航天城大门入口到航天员公寓,700米三道警卫,我们走了10分钟;同样的时间,惊人的距离反差,这个英雄人物所亲历的历史显得愈发严肃而伟大。费俊龙回忆他在太空的日子,沉静、从容,自豪而又欣喜那激动人心的115小时,展现了一个热血男儿壮志凌云的率性,更成为整个中国为之动容的精彩。走近英雄,重返历史发生的现场,发掘参与者亲历时的心态,这是我们采访的动机。我们的对话,从预定的1小时延长到整个上午;我们的原始录音中有10 000余字的采访问答;现摘其一部分,将一个不平凡男人的不平凡心声,展现在幸运的《航天员》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