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49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进一步提升火箭发动机的燃烧性能,采用模型火箭发动机研究了四种高能量密度液体燃料及一种添加纳米铝颗粒的纳米流体燃料的燃烧性能,分析几种燃料的燃烧效率、比冲、点火延迟时间等燃烧特性,以及纳米颗粒的燃烧产物。结果表明,在氧燃比为1.6~2.0的工况范围内,液体燃料的燃烧效率和质量比冲顺序为QC(四环庚烷)HD-01HD-03≈LGHD-03,密度比冲顺序为QC HD-03≈LGHD-03HD-01。QC燃料因其特殊的张力分子结构具备较高的密度、热值和化学活性,燃烧效率可达91.5%,质量比冲和密度比冲分别为230s和2276N·s/m3。向四环庚烷中添加15wt%纳米铝颗粒后,燃烧效率和质量比冲略有下降,但密度比冲可提高到2340N·s/m3,点火延迟时间较四环庚烷可缩短26ms,燃烧固体产物为碳,氧化铝和铝,纳米铝的燃烧效率约为91%。添加纳米铝颗粒的四环庚烷燃料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液体高密度燃料。  相似文献   
42.
多导弹时间协同制导:一种领弹-被领弹策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张友安  马国欣  王兴平 《航空学报》2009,30(6):1109-1118
首先,假设各枚导弹的速度为相同常值,领弹采用经典比例导引(PNG),被领弹采用经典比例导引和机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推导出采用领弹-被领弹策略的多导弹时间协同控制设计模型,该模型实际上描述的是一个非线性的弹目相对运动状态跟踪控制系统。在此系统中,领弹的弹目距离与导弹前置角作为两个参考状态量,被领弹的弹目距离与导弹前置角作为两个待控制的状态量。针对这一弹目相对运动状态跟踪控制系统,采用时标分离的方法设计了期望的慢子系统和快子系统。对这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动态逆控制设计,得到了被领弹的机动控制指令。该机动控制指令用于调整被领弹相对目标的运动状态,来逼近领弹相对目标的运动状态,这就保证了所有的导弹能够同时攻击目标。然后,通过为每枚被领弹引入一个与其速度相同的虚拟领弹,将上述方法推广到各枚导弹速度可为不同常值的情况。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44.
美国航宇局的一个科研小组正在研究利用激光卫星测量全球风速以准确预报天气的新方法,这一研究项目耗资1600万美元,它将利用围绕地球不同轨道运行的卫星测量风速。卫星将向大气发射无害的激  相似文献   
45.
46.
美国西雅图的泽格拉赫姆探险公司日前宣布,从1997年10月20日起向普通游客预售2001年到太空旅行的舱位票。截至22日已有15人订票。  相似文献   
47.
48.
锂离子电池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东  李国欣  潘延林 《上海航天》2000,17(1):54-58,62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主要介绍了Eagle-Picher、Blue-Star、Yardney、SONY、SEAFT等国外研究机构、电池厂商当前在高功率、大容量和长寿命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9.
雷达管制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适应民航管理的快速发展,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稳定提高;方法通过介绍雷达管制院校的教学优势和不足,指出需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结果充分融合民航院校雷达管制实践教学与空管岗位培训的优势,从一线岗位定期聘请资深空管教员参与到院校教学;结论为我国民航培育更多、更优秀的空管人才。  相似文献   
50.
航空发动机汇集各领域高精尖技术,是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综合体现。复杂结构与恶劣服役环境致使其故障频发,发动机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成为保障其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由于振动类故障是航空发动机的主要故障模式,本文从整机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系统研制与应用、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3个方面,对国内外现有航空发动机振动类故障诊断技术进行梳理、剖析,具体包括动力学分析、信号处理及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分析航空发动机振动类故障诊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归纳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