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航空   2篇
航天技术   18篇
航天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庾晋 《飞碟探索》2004,(2):14-15
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对小行星的观测是从1949年开始的。到1994年4月已发现的小行星中,已有120余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在全球62个天文台中,该台发现的被列入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名列第五。截至2000年,北京天文台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宇航局(NASA)的研究人员正在制定先进的宇宙飞船设计方案,梦想将来太空旅行能像现在的空中旅行一样普遍。而实现这一梦想的关键是解决动力问题。目前正在研制和论证中的动力技术主要有激光、微波、太阳能、等离子体、离子和反物质等等。 等离子技术:等离子体火箭技术被称为可变特定脉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其发动机包括三个相连的磁元件,最前面的元件将推进气体离子化,中间的元件则起放大器的作用以进一步加热等离子体,最后一个元件是磁喷嘴,可将等离子体能量变为按一定方向运动的流体。等离子体也被称为物质的第四状态,是…  相似文献   
13.
庾晋 《飞碟探索》2005,(3):16-17
人类基因数在3万-4万个之间,只相当于果蝇或线虫基因数目的两倍,可能比釉稻的基因数目还要少。人的基因如此之少出乎科学家的意料。  相似文献   
14.
庾晋  子荫 《飞碟探索》2002,(6):32-34
随着太空探索日渐深入,太空的神秘感已经逐渐消失。或许会有一天,人类往返于天上人间,甚至干脆离开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将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幻。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一些观点,其中之一便是人类将移民太空。在未来的第四次浪潮中,人类开始越来越认真地考虑迁到宇宙其他星球上去,并在那些星球上繁衍生息。人类的紧迫任务(1)替地球减负。196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杰拉德·奥尼尔认为,地球已经到了承受人类发展的极限。要永久性地解决生态、资源、人口等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太空中建造太空城,…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原苏联建立起了各自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逐步向民用开放。由于GPS在全球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野外勘探、陆路运输、海上作业及航空航天等诸多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GPS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信息源,拥有400多万用户,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迅速扩大,发展成了一个重要产业,年产值达80亿美元,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十多年来,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直称霸世界,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应用于军事。美国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全球卫星导航定位市场将达1…  相似文献   
16.
庾晋 《飞碟探索》2004,(6):25-26
彗星的发现彗星是在扁长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密度很小(大约为空气密度的2×10-17)而呈云雾状的天体,一般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它的外貌和亮度随着它离太阳的远近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彗核是由石质和铁质的物体、冰和尘埃质点等物质构成的,它是彗星的实体部分,整个彗星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彗核周围环绕着的云雾状物质称为“彗发”,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彗尾由极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形状像扫帚,是彗星接近太阳时,在太阳热力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彗星从何而来?有的人认为彗星是某些行星及卫星上的火山…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人都是需要伙伴的,比如同乡、同学、同事、亲友等等,其实就是伙伴情结。离开了伙伴,人就会感到孤立无助。而人类作为一个生命整体也需要伙伴,这种伙伴情绪激荡着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的胸怀。他们一直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寻找第二个太阳系、第  相似文献   
18.
据最新一期美国《航空及太空技术周刊》报道 ,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已经完成了一种超高音速飞机的革命性设计。这种时速接近 1 1 0 0 0公里或 1 0马赫的飞机 ,将能在两小时以内从美国飞抵地球上的任何地点。这家周刊说 ,“超速飞翔”的关键在于飞机沿着地球的大气边缘飞行时 ,会出现象投掷瓦片掠水般的飞跳动作。一架“超速飞翔”飞机起飞后将先穿越地球大气层到接近 430 0 0米的高度 ,然后关掉引擎滑翔降回大气层表面 ,这时再发动 (吸入大气助燃推进的 )引擎 ,飞跳回太空。如此重复这一过程 ,直到抵达目的地。设计人员指出 ,如果将“超速飞…  相似文献   
19.
庾晋 《飞碟探索》2003,(2):16-18
三、哈勃的维修哈勃在11年的太空旅行中可谓多灾多难。从升空伊始,哈勃就患上了“近视眼”———由于磨镜时发生了1.3毫米的误差,导致望远镜不能正确对焦。直到1993年,宇航员才在一次太空对接中给哈勃戴上了“眼睛”,矫正了哈勃的“视力”。1999年11月,哈勃望远镜上6枚陀螺仪中的4枚发生故障而停摆,所有的科学观测工作全部中断。于是,宇航员们又紧急升空,为哈勃更换了陀螺仪。由于哈勃的耐久性与精密度只能保证为两年半,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还得每隔近三年的时间就对哈勃进行一次维护。2002年3月…  相似文献   
20.
假设地球     
庾晋 《飞碟探索》2005,(5):36-36
尘埃聚集旋转 在约100亿年前,有一大片冷却的尘埃漩涡在宇宙中间一这些微粒互相吸引,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不停旋转的圆盘,随后又甩出许多圆环。同时,猛烈的转动使微粒达到自热程度,中心的圆盘变成太阳,外围圆环的微粒变成一个个由气体和液体构成的巨大火球。然后,火球开始冷却,并凝成固体。大约到40亿~50亿年前后,这些火球变成现在的地球、火星、金星等大行星。这个理论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星云说。它被认为是最合理的一种地球形成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