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399篇
航天技术   124篇
综合类   89篇
航天   2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一种低成本GPS/DMU组合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晓奎  袁建平  郑谔 《宇航学报》2000,21(Z1):66-69
基于新型的低成本微型固态惯性测量单元-DMU(Dynamic Measurement Unit)和GPS系统,利用具有良好鲁棒性能的H∞滤波算法,设计了一种低成本GPS/DMU组合导航系统。通过仿真计算对该组合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的组合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而且体积小、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能,可以用于各种飞行器的导航与制导。  相似文献   
172.
173.
基于模糊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INS/GPS 组合导航系统算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针对车载组合导航系统量测噪声统计特性随实际工作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车载INS/GPS组合导航算法。该方法通过监视理论残差与实际残差的比值是否在一附近,应用模糊推理系统不断的调整量测噪声协方差阵的加权,对卡尔曼滤波的量测噪声协方差阵进行递推在线修正,使其逐渐逼近真实噪声水平,从而使滤波器执行最优估计,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对车载组合导航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对时变的量测噪声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进而精度比常规卡尔曼滤波也大为提高,是一种可行的车载组合导航算法。  相似文献   
174.
伴随卫星轨道保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文中利用伴随轨道方程推导出伴随卫星相对运动状态转移方程。基于这一状态转移方程,研究了双脉冲校正中的伴随运动状态的变化,并得出需要的脉冲控制量的解析式。利用遗传算法对脉冲控制量进行了优化设计,求得使总脉冲最小的最优变轨时间,脉冲控制量和轨迹。  相似文献   
175.
单站多普勒跟踪定轨的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低轨道小卫星应用的日益广泛,在轨卫星数目的迅速膨胀,对传统的多个地面站相互协调管理卫星领域模式提出了挑战。小卫星的低成本特性必然要求存在与之相应的地面站设施降低复杂性、降低成本。本文针对当前已提出的单站多普勒定轨方案,进一步研究了多普勒定轨的有关方法,提出和建立了多普勒定轨的优化算法与模型,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与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76.
RLV再入轨迹机载快速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光  袁建平  罗建军 《宇航学报》2005,26(3):253-256,313
为了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再入轨迹机载快速优化的需求,开发一种再入轨迹快速优化算法。根据RLV再入三维轨迹的特点,引入了新的假设,对RLV再入轨迹状态方程进行简化处理,使优化迭代计算量大大减少,在此基础上,使用乘子法对再入终端约束进行处理,然后用共轭梯度法求解优化再入轨迹,最后以美国航天飞机为例计算再入最优轨迹。结果验证该算法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具有很快的收敛速度,在不同初始再入条件和终端约束条件下,计算机时一般小于一分钟。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7.
小行星探测最优两脉冲交会轨道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乔栋  崔祜涛  崔平远 《宇航学报》2005,26(3):362-367
小行星探测已经成为新世纪深空探测的一个新热点和未来世界航天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转移轨道的设计和探测目标可接近性的分析是小行星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现利用了任意两个非共面非共轴椭圆轨道之间的最优两脉冲转移方法,对我国提出的探测Ivar小行星的交会转移轨道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给出了全局最优两脉冲交会轨道的设计参数,并利用此方法对近地小行星的可接近性进行了分析和排序,给出了可接近性较好的40颗近地小行星的转移轨道设计参数。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的目标选择和发射机会的预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8.
地球-火星的燃料最省小推力转移轨道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海滨  崔平远  栾恩杰 《宇航学报》2006,27(6):1168-1173
小推力转移轨道的设计与优化一直是深空探测轨道设计方面的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高线图的初始发射机会搜索方法,该方法通过绘制探测器一火星距离的等高线图寻找满足任务约束的小推力转移轨道发射机会;同时,本文还给出了一种小推力轨道的直接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将连续的控制变量参数化,把轨道优化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然后基于所提搜索方法,采用逐次二次规划方法进行求解。数值计算验证了该发射机会初值猜测方法和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9.
张志  袁建平 《宇航学报》1996,17(3):68-72
由于GPS系统的特点以及低轨道空间的特殊应用环境,使得GPS在空间上的应用存在着与地面应用所不同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这些空间特点对GPS定位实现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对空间用户而言,GPS卫星对用户的覆盖有着不同于地面的特点,但可以看出,对900公里高度以下的低轨用户,GPS卫星对用户的覆盖不会比地面更差。同时,电离层延迟误差影响大大降低,对流层延迟误差可以不予考虑。GPS系统本身已对相对论效应的长期项影响作了校正,但对空间用户必须重新考虑。由于空间用户运动的规律性,及我们可能对诸如信号的Doppler频移,多路径干扰等成份作较为准确的估计并加以补偿,从而可能获得高于地面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0.
崔利明  周军 《航天控制》2001,19(1):37-40
分析了飞行器各通道存在的耦合对控制器设计带来的影响 ,同时针对此引入了解耦控制方案 ,并对积分型解耦系统的极点配置在工程实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地论述。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