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192篇
航天技术   65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1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文章提出了在离散区域上,基于起始点和目标点相向传播波碰撞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法。设机器人作业环境为二维平面大小一定的矩形地形,机器人行走时仅限于作原地转向或直线行走。基于此开展路径规划的仿真研究,提出了搜索许可路径的算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证实该算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02.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地基物联网由于其无法实现全域覆盖,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距离"万物互联"的目标还存在很长一段路要走.天基物联网作为地基物联网的补充和延伸,能够有效地克服地基物联网在覆盖方面的不足,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如:"轨道通信卫星"(Orbcomm)系统、"百眼...  相似文献   
203.
小天体自主附着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平远  袁旭  朱圣英  乔栋 《宇航学报》2016,37(7):759-767
基于国际上已实施的小天体探测任务和未来小天体附着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小天体自主附着的必要性及关键技术。首先回顾了已成功实施的小天体探测任务的特点,进而总结了小天体自主附着的难点问题,概括分析了小天体自主附着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小天体自主附着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4.
太赫兹频段在空间研究及应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太赫兹频段的科学载荷及气象载荷可以为探测空间信息及地球大气信息提供全新的视角;天基太赫兹预警雷达可以为航天器自身安全及弹道目标中段探测提供有力工具;太赫兹波段的通信链路具有带宽大的显著优势,以太赫兹链路为基础的空间网络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太赫兹测控通信链路也是突破高速飞行器黑障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5.
根据火星大气数据库,建立了以高度和经纬度为输入的火星三维解析大气密度模型;在竖直方向上,采用分层指数模型;在水平方向上,将指数模型中的参考密度和参考高度视为经纬度的多项式函数,并通过最小二乘曲面拟合得到了多项式系数。相比传统的指数模型,三维指数模型不仅反映了火星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而且能够体现出大气密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与大气数据库相比,三维密度模型具有解析形式,计算速度快,仿真过程中只需存储简单的多项式系数即可实现密度的实时计算和调用,适用于地面实时仿真。  相似文献   
206.
火星精确着陆制导问题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任务成功将“好奇”号火星车着陆到火星表面,开创了火星精确着陆探测的新局面。以MSL着陆任务为典型代表,分析了目前火星着陆探测进入、下降和着陆(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EDL)过程的制导方案及制导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在火星高海拔、复杂地形区域定点着陆为潜在工程目标,归纳了火星EDL过程面临的制导主要问题。根据未来制导系统自主性和自适应性的技术需求及潜在工程任务制导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火星EDL制导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其在未来工程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7.
陈德相  徐瑞  崔平远 《宇航学报》2014,35(6):669-676
针对航天器自主任务规划中的资源受限、约束复杂、活动并行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间拓扑排序的航天器资源计算方法。考虑规划结果中资源产生及消耗,采用资源约束网络模型表示规划中动作的资源需求。通过分析资源变化与动作执行时间的关系,在资源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约束网络的资源突变时刻进行拓扑排序,优化了流量推进路径的选择过程,时间复杂度为O(n 2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提高了规划过程中资源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8.
针对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对空间行波管收集极效率的影响,通过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方法,提高收集极的效率。并以无氧铜为例,使用化学刻蚀的方法对无氧铜样片进行表面处理,得到规则微孔阵列结构。使用二次电子发射测试平台对有无表面处理的无氧铜样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经化学刻蚀处理后的样片的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由1.33减小到0.96,二次电子发射抑制效果明显。将测得的两个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曲线用于空间行波管收集极的模拟设计中。选用已有的3个收集极结构模型,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并计算收集极效率。结果表明,3个收集极结构模型的效率分别由原来的80.1%、57.5%、42.1%提高到82.55%、62.6%、59.2%。该结果对于空间行波管收集极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9.
针对微放电过程中的电子累积效应,探索二次电子累积对微波部件传输特性的影响,提出二次电子累积“等效介质”的理论模型,通过将电子累积等效为“特殊介质”,从介质的角度探索电子累积对传输特性的影响,推导得到不同电子累积密度所形成不同“等效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微放电过程中,电子累积密度从0增长至1016/m3数量级时,传输特性基本不发生变化; 但是当电子累积密度达到1017/m3数量级时,阻抗变换器的通带内回波损耗恶化了15dB;随着电子累积密度继续增大,“等效介质”对电磁波的反射迅速增强,微波部件的传输特性急剧恶化;在电子累积密度达到4×1017/m3时,电磁波在阻抗变换器中的传输处于完全截止状态。为了进一步探讨导致传输特性恶化的深层原因,发现在电子累积密度达到4×1017/m3时,在2.5~5GHz的频率范围内,电子累积形成“等效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呈现为负值,电磁波传输截止,“等效介质”表现出单负介电常数超材料的特性,即导致阻抗变换器传输特性恶化的原因是单负介质材料的形成。研究有益于更深入地认识微放电形成过程中的深层物理机理及其对宏观电性能的影响,为寻求更加有效的抑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0.
基于已实施的小天体探测任务和未来小天体表面移动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小天体表面移动技术研究现状。根据小天体的特殊动力学环境和任务需求,总结了小天体表面移动技术的主要问题;归纳分析了包括小天体引力场建模与表面运动特性分析、小天体表面弹跳技术以及弱引力环境下的导航与制导技术在内的小天体表面移动关键技术,并介绍了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上述关键技术的未来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