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9篇 |
航天技术 | 51篇 |
综合类 | 49篇 |
航天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173.
174.
C/ C 复合材料在高温有氧环境中易氧化的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与推
广,抗氧化涂层技术是提高其高温长时间抗氧化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 C 复合
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在玻璃、贵金属、陶瓷等涂层体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分析介绍C/ C 高温抗氧化涂层
传统制备工艺优缺点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高温抗氧化涂层制备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已开发
的抗氧化涂层体系适用环境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评述。最后针对C/ C 复合材料1 800℃以上的超高温抗
氧化防护问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应重点努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广,抗氧化涂层技术是提高其高温长时间抗氧化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 C 复合
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在玻璃、贵金属、陶瓷等涂层体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分析介绍C/ C 高温抗氧化涂层
传统制备工艺优缺点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高温抗氧化涂层制备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已开发
的抗氧化涂层体系适用环境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评述。最后针对C/ C 复合材料1 800℃以上的超高温抗
氧化防护问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应重点努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5.
沸石-水吸附床二维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沸石—水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在非第1类边界条件时的二维传热传质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强化传热传质过程的研究,讨论了肋片数量、肋片物性参数、吸附床的有效导热系数、接触热阻等参数对脱附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肋片可以改善吸附床的性能,其中肋片的数量和接触热阻对性能的影响较大,而肋片本身的物性参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6.
因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与其外贮箱绝缘材料脱落密切相关,所以,美国重新设计了外贮箱。新的外贮箱采用了更高标准的绝缘材料敷设工艺,还安装了摄像机,以便于地面工作人员随时监测飞机。 相似文献
177.
灵敏度是评价一个新系统的关键指标之一。近年来,由于各种通信频段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发展,使微波或毫米波接收机的灵敏度有了极大提高,接收机性能大为改善。目前,砷化镓半导体研究在低噪声技术方面有所突破。研制工作包括负阻参量放大器用的变容管、作低噪声放大器泵源用的固态 Gunn 振荡器以及低噪声场效应晶体管。 相似文献
178.
连理文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7,(4)
摩托罗拉公司开发了一种称之为StarTAC的蜂窝电话,是目前世界上最小、最轻而且是第一个‘可穿”的蜂窝电话.它是如此的小——92mrnx57tnmxIklllll,而且只用3.10z的电池.用手拿着还不如‘穿”在身上,对半折叠之后,它可挂在项链上或放在手枪皮套上.此电话是世界上第一种可在同一时间操纵两个遥控电池的蜂窝电话.假如它们相连,而其中一个能源已耗尽,另外一个则自动启动以使通话不间断.它可提供4h的连续通话,或48h的备用时间.如果采用电话铃设计是不适宜的,因此StuTAC采用了一种无声振国装置,外壳非常坚固但很轻,有些壁厚… 相似文献
179.
180.
在低速条件下对三种吸气槽方案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并对不同叶高的型面静压进行了采集,详细分析了全叶高吸气方式和两种局部吸气方式对叶栅流场结构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减弱通道涡强度和尺度、提高叶栅内流动性能的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方式,积聚在角区的低能流体由于较大的吸气量而被大量吸除是性能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