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03篇
航天技术   18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简述了模糊可靠性理论、有关定义并探讨了该理论在结构强度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最后以航天器复合材料舱段结构为例,把蒙特卡罗法和模糊可靠性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42.
针对目前渗硼存在温度高、脆性大等一系列问题,对45钢进行气体低温氮硼共渗得到复合渗层,并对渗层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探讨了渗层的形成过程及渗剂中催渗剂尿素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共渗工艺可以实现在软氮化的温度即540℃~660℃下强制渗硼,获得平均厚度为100μm较为平整的复合渗层,该渗层具有较高的硬度,最高可达995.6HV。  相似文献   
143.
讨论了传统的双MOSFET正向变换器在高频工作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无复位二极管的新型电路和变压器结构。最后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4.
从气动热载荷的来源出发,介绍了基于流动控制、光辐射操控、原子重组、电子耗散等物理机制的新型热防护机制的原理和进展.分别从环境和材料两方面实现对流热、化学热和辐射热的主动调控,进一步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新型热防护机制发展的特点和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5.
146.
针对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的地面零重力模拟需求,研究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零重力运动模拟技术。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受力感知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机器人末端姿态、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作为输入层参数,采用机器人末端六维力传感器数据作为输出层参数,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高精度动态受力感知。设计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路径点进行样本数据采集,实现了受力感知预测模型对机器人全工作空间的覆盖。进一步,基于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受力感知数据,应用动力学理论计算负载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速度,并控制机器人执行相应的运动,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零重力运动模拟。  相似文献   
147.
结合Bow-tie和HFACS的特点及事故链理论建立分析模型,根据分析模型从危险源、可能性和严重度三个角度分析了不同来源的安全信息特征,得出了使用不安全信息无法实施风险分析的原因。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研究的结论,该成果可以帮助指导更好地利用安全信息开展风险分析,建立以安全信息为驱动的安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8.
阐述了促进航空工业企业科技进步对振兴航空工业的重要意义,指出了促进航空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9.
对于柔性航天器动力学方程的降阶问题,传统的内平衡降阶方法破坏了原方程的动力学结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牺牲严格内平衡状态,而保留原系统动力学特性的近似内平衡降阶方法.该方法利用混合Gramian描述系统的模态价值,针对柔性航天器动力学方程的特殊形式,给出了混合Gramian的闭合解析解.该方法得到的降阶模型可以保留原系统包括二阶结构,对称和正定性在内的所有动力学特性.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不但可以达到与传统一阶内平衡方法相当的降阶精度,而且降阶速度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50.
日地L1点是太阳观测任务的理想观测点,对于中国后续太阳观测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嫦娥五号的拓展任务阶段设计并实施了中国首次日地L1点探测任务,通过在轨飞行验证了日地L1点转移轨道、环绕轨道设计的正确性,对日地L1点的测控链路环境、太阳辐照环境、三体动力学环境、空间辐射环境等飞行环境进行了探测和验证。轨道飞行和各项环境探测的结果与设计模型的预示结果之间比对一致性较好,通过在轨飞行数据验证了设计模型的正确性。各项试验获得了预期的技术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嫦娥五号任务的成果产出,对中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和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