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16篇
航天   2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大漠秋风凛冽,戈壁寒意逼人。11月1日凌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弱水河畔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灯火辉煌。10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中国研制的第八艘飞船神舟八号和"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合体倚天而立,整装待发。  相似文献   
12.
玻利维亚航天局局长伊万.桑普拉纳8月10日在北京说,总的来讲,中国的航天技术非常成熟,而且其(航天)产品质量很好,这是玻利维亚选择中国合作实施玻首颗卫星项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8月12日凌晨,初秋时节的四川大凉山中已有丝丝凉意,坡地里种植的玉米已吐出缕缕穗须,正等待着收获季节的即将到来。群山环绕中的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上灯火通明,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14.
孙自法 《中国航天》2006,(12):10-10
来自中国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消息说,今年10月29日成功发射的鑫诺二号卫星,由于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致使太阳帆板二次展开和通信天线展开未能完成,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6.
<正>一起聆听嫦娥的心声嫦娥三号探测器要在落月时展现飘逸身姿,要实现脚踏实地的月球行走,"明亮的眼睛""智慧的头脑"是成功的关键。赋予嫦娥三号"聪慧"的是测控系统。无论是嫦娥三号发射、变轨、落月,还是月球车巡视勘察,都需要极为精确的测控控制技术做保障。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介绍,嫦娥三号飞控工作有"三高":技术状态全新,处置能力要求高;遥操作约束复杂,飞行控制精度高;系统交互多,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器协同程度高。针对这些难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先后突破了高精度月面视觉定位、月面巡视动态任务规划、巡视器路径规划与行走控制等六大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和任务最终都需要来自地面的指挥,因而建设一张能够实施精确测控的深空测控网必不可少。中国探月工程测控网络的核心是位于国内的三大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7月15日下午在北京首发。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上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冬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北京时间12月15日11时22分,中国在这里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中国科学院联合19个部委以及中外相关机构在北京发起召开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至今,中国数字地球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20年来,中国数字地球蓬勃发展,对“数字中国”和“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于2019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亲历中国数字地球20年发展的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首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主席郭华东院士表示,20年来数字地球理论与技术在全球引起广泛重视并取得长足进展,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说,数字地球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高度融合的交叉领域,数字地球和地球大数据是定量化研究地球、深度认识地球、科学分析地球的先进工具。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11年12月20日0时4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简称“尼星”1R)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火箭点火起飞约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3千米、远地点约42007千米、轨道倾角约24.8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