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88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介绍火箭初始段飞行图像识别和跟踪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模块功能及系统特点,并对模糊PID控制器和火箭跟踪过程进行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对不同背景下的火箭进行自动识别和当火箭被云雾短暂遮挡时进行预测跟踪等性能。文中还总结了系统在研制过程中解决的跟踪算法、模糊PID控制、摄像机模型、步进电机模型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2.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航天产品数据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航天元器件产品的特点,提出了航天元器件产品数据包的管理途径。对元器件产品数据包的构成,从设计、工艺、生产、检验试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给出了元器件数据包的建立过程,最后对元器件数据包在质量问题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给出了具体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73.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天基中继业务需求,航天器星间链路常使用大口径高增益天线,且配置自动捕获和跟踪设备,以完成对目标航天器的自动跟踪.随着天线口径的增大,对场地空间要求不断增大,地面验证试验变得愈加困难.针对越来越难以实现的捕获跟踪外场试验,提出一种在紧缩场进行捕获跟踪试验的方案,方案详细分析了在紧缩场进行试验的可行性.通过设置跟踪通道校相因子,很好地分离了角误差信号,获得良好的S曲线以及非常小的交叉耦合,从而验证了在紧缩场进行捕获跟踪试验是可行的.相对于传统的远场测试方法,该方法具有不受气候影响、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4.
随着航线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机场进离场交通的日渐繁忙,因管制压力造成的离场阶段改平飞行导致了飞机非必需的燃油消耗,为航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损失。为了减少平飞并实现快速离场,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模式下的连续爬升运行(CCO)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介绍了BADA飞机性能模型的构建方法,并使用性能模型对CCO进行设计,并提出了前后CCO离场可能产生的冲突和解脱方法,结合实际航线对爬升时间和油耗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CCO离场能够缩短爬升时间,减少燃油消耗;在冲突发生时通过速度调整可以比阶梯爬升的方式更有效益。  相似文献   
75.
以典型双曲率飞机壁板零件为例,采用Geomagic软件分析其零件特征并设计2条喷丸路径,初步建立喷丸参数与等效温度值的映射关系,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显式–隐式顺序方法进行"温度场"等效模拟,计算沿既定喷丸路径的成形情况,用Geomagic软件表征其成形误差;并根据其成形误差优化所设计的喷丸路径,得到工件最理想成形效果;最后结合1:1全尺寸试验件喷丸成形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等效模拟法可以正确预测既定喷丸路径下的成形结果并且可以优化喷丸路径,对喷丸成形工艺的路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韦常柱  琚啸哲  徐大富  吴荣  崔乃刚 《航空学报》2019,40(7):322782-322782
针对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返回全程非线性、高动态、强扰动、多约束条件下的精确着陆问题,开展适应各飞行段任务特性和需求的返回全程制导控制方法研究。首先分析返回全剖面各飞行段的特点及对制导控制的需求,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经典制导控制方法给出可行的返回全程制导控制方案,并针对其不足分别设计修航段基于剩余时间估计和几何关系目标点自适应更新的双层迭代制导、返回末段多约束自适应制导和返回全程自抗扰控制器,构建了自适应强抗扰新型返回全程制导控制方案;最后进行了数学仿真,通过对比分析经典制导控制方案和新型制导控制方案在小偏差/扰动和大偏差/扰动两种条件下的飞行状态,验证了新型制导控制方案下更高的着陆精度、更强的适应性和抗扰性。  相似文献   
77.
78.
流动经过武器舱会产生诸如边界层分离、剪切层失稳、气动噪声等一系列复杂流动特征,进而可能对舱内设备和结构造成破坏。本文以近真实复杂内埋武器舱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数值仿真获取内埋武器舱动态流动特性;根据流场特性,分析武器舱内噪声产生机理,提出了前缘扰流片、导波管以及前缘吹气三种流动控制方案。通过高速风洞试验,系统分析了舱门开度、内埋武器挂载等因素对武器舱内噪声水平的影响,并且对不同扰流装置的降噪效果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内埋武器舱内流动以小尺度湍流结构为主;前舱在舱门小开度时总声压级较高,随开度增加后舱总声压级增大,舱门开到一定程度后,舱内总声压级分布基本一致。舱内挂载武器减弱流动对各壁面的拍击强度,使得舱内各壁面总声压级降低。三种控制方式均能够抬高剪切层,减弱武器舱内的能量注入,进而对武器舱内总声压级产生一定的降噪效果。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前缘扰流片的降噪效果最为显著,降噪幅值达5 dB。  相似文献   
79.
《国际航空》2014,(5):10-10
庞巴迪公司5月1日公布,正在飞行测试中的CS100飞机已经完成了高度和速度的飞行包线边缘点测试。前3架测试机的飞行高度达到了12500m,飞行速度达到了Ma0.82。第4架测试机即将投入试飞。  相似文献   
80.
多点成形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点成形将柔性制造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为一体;基于离散思想,将实体模具离散为一系列规则排列的基本体单元,通过计算机控制各基本体单元高度,构造出成形面,实现板材的三维曲面成形。多点成形技术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已经成为现代制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