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74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种基于改进核主成分分析的SAR图像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核主成分分析方法识别SAR图像时,存在图像像素之间关联性差、对目标姿态角依赖性强等局限性,研究了一种基于改进核主成分分析的SAR图像识别方法。其研究思想是,结合SAR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特征核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双分类器对提取特征进行分类。NSTAR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图像像素之间的相关性,而且对目标姿态角不存在依赖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
在飞机上用光缆代替电缆进行信息传输,不但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而且增加了飞机的灵活性和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飞机重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还可对结构状态进行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93.
洗涤效率对飞机燃油箱惰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微元段计算方法,建立了燃油洗涤过程的数学模型,考虑到洗涤过程中的富氮气体不能和燃油中的溶解气进行充分的传质,故定义了洗涤效率.计算结果与文献公布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引入洗涤效率后,计算值与实验值一致性更高.研究结果显示,在同样的富氮气体流量,且气相空间惰化效果一致的情况下,洗涤效率直接影响洗涤时间和燃油及气相空间中氧的体积分数.较低的洗涤效率虽然可使洗涤时间缩短,但是容易造成爬升至巡航高度后,油箱上部空间氧的体积分数增加幅度较大,且该影响随着载油量增加而加大,故应根据载油量、洗涤时间、洗涤气流量等综合考虑合适的洗涤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机载制氮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攻击时间一致性协同制导是协同制导的一个重要分支。综述了多飞行器攻击时间一致性协同制导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方法分类。对攻击时间一致性协同制导的战术意义进行了分析;按照目标的运动形式,分为对固定目标的攻击实现一致性协同制导和对运动/机动目标的协同制导2类问题;归纳了国内外对这2类协同制导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从研究方法层面综述各种协同制导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应的问题场景;对攻击时间一致性协同制导方向的相关技术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5.
利用非接触的激光PLIF技术测量了在湍流贫燃预混燃烧中的OH自由基分布。以典型煤制合成气真实组分为基础进行工况设计,分为H2含量变化、CO/(CO+CH4)相对比例变化、雷诺数变化和中低热值对比4部分进行实验。通过OH-PLIF信号分析,探讨了H2含量、CO/(CO+CH4)相对比例和雷诺数对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雷诺数、H2含量和CO/(CO+CH4)相对比例的变化对合成气燃烧过程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雷诺数的增大和H2含量的增加都加强了OH-PLIF信号强度,即有利于火焰中OH自由基的生成。而CO/(CO+CH4)相对比例的上升,因同时减少了CH4含量,导致OH自由基浓度下降。H2含量的升高和CO/(CO+CH4)相对比例的上升(转折点前)对于火焰行程都有缩短的作用,强化了燃烧。转折点之后CO/(CO+CH4)相对比例的继续上升不利于燃烧。后文对裂解气火焰瞬时图像和火焰面密度的分析印证了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96.
数化方法的柔性关节机械臂的最优PID参数整定方法吴昊1,2,郭小龙3,谭元3,毛新涛4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参数化方法的柔性关节机械臂的最优PID参数整定方法.首先,将柔性机械臂的性能指标建模为连续状态不等式约束.然后,将柔性关节机械臂的最优PID参数整定问题转化为含连续状态不等式约束的最优参数选择问题.应用约束转录法结合局部平滑法来处理连续状态不等式约束,从而将含连续状态不等式约束的最优参数选择问题转化为一个标准的可以优化软件包求解的非线性规划问题.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空间追踪算法(NSP)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依据轴承故障机理建立轴承故障振动信号模型,并构造基于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特征的零空间微分算子,然后利用所构造微分算子将待分析混合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含有轴承故障特征的窄带信号的叠加,最后通过调整算法中的参数实现轴承故障的特征提取。仿真与实验信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进行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特征提取及复合故障的分离。  相似文献   
98.
Traditional coning algorithms are based on the first-order coning correction reference model. Usually they reduce the algorithm error of coning axis (z) by increasing the sample numbers in one iteration interval. But the increase of sample numbers requires the faster output rates of sensors. Therefore, the algorithms are often lim- ited in practical use. Moreover, the noncommutivity error of rotation usually exists on all three axes and the in- crease of sample numbers has little positive effect on reducing the algorithm errors of orthogonal axes (x, y). Considering the errors of orthogonal axes cannot be neglected in the high-precision applications, a coning algorithm with an additional second-order coning correction term is develop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ning algorith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s, the new second-order coning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lgorithm error without increasing the sample numbers. Theoretical analyses validate that in a coning environ- ment with low frequency, the new algorithm has th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traditional time-series and fre- quency-series coning algorithms, while in a maneuver environment the new algorithm has the same order accuracy as the traditional time-series and frequency-series algorithms. Finally, the practical feasibility of the new coning al- gorithm is demonstrated by digital simulations and practical turntable tests  相似文献   
99.
针对作用在捷联惯导系统两个轴上的角振动频率不等的情况探讨了双频圆锥运动,在建立其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分析了双频圆锥运动的非互易误差特性,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不产生该非互易误差的振动条件;同时,为了在陀螺输出子样数一定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旋转矢量的估计精度,针对角速率输入的情况研究了一种利用前两个周期角增量的改进算法,并通过误差主项计算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
实验研究微尺度射流流场中微细梁发生的振动过程,并提出基于该原理测量微尺度射流速度.实验使用长度56. 2mm、直径约0. 07mm铜丝作为微细梁,使用直径约0. 36mm喷管产生的微尺度射流.使用高速摄影仪观察射流流速在2. 7~27. 3m/s间梁振动的变化.试验结果发现当射流喷嘴对准梁3/5处时,振动过程中振幅随射流速度上升.而当射流喷嘴对准梁的9/10和3/4处时,在高流速下,振幅不随流速上升.使用霍尔传感器和磁铁测量梁的振动,当喷嘴对准梁的3/4处,霍尔传感器输出电压有效值随射流流速线性增长.但在其他位置,由于磁铁改变了梁的均匀结构,振动随流速的变化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