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87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一种新的最优地形跟随轨迹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地形因素和敌方威胁的潜在影响,研究了在安全保障前提下,飞行时间-地形庶蔽程度综合最优的地形跟随飞行轨迹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最优地形跟随飞行轨迹的算法。首先定义了最小危险曲面, 通过坐标变换将飞行器的运动方程变换到该曲面上; 再运用极小值原理, 求出满足飞行时间-地形遮蔽最优的轨迹的微分方程组; 最后用一维搜索算法, 通过寻求微分方程的初值解出了最优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所产生的三维轨迹光滑连续, 不仅能紧密跟踪地形, 而且能自动回避威胁和障碍。  相似文献   
222.
高频气体击穿与真空击穿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3.
试验信息系统是航天发射和科研试验任务的关键支撑,需要走自主可控的道路。基于此,首先说明了试验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现状,并从多方面分析了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基于自主可控技术发展水平及发展现状分析了推进自主可控的可行性,再分别从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安全防护设备、核心器件等方面提出了自主可控技术应用策略,并相应提出自主可控的应用软件研制策略。最后针对推进自主可控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经过多个典型系统应用表明,基于国产品牌硬件设备和自主基础软件平台,经过一定的适配和系统定制,能够满足试验任务强实时、高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224.
针对目前限制大功率微波器件及系统性能的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问题,系统梳理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无源互调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无源互调产生机理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总结了无源互调分析预测方法及检测定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无源互调的抑制法,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无源互调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为无源互调研究的推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25.
缩短卫星热平衡试验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26.
真空同心管套涉及传导、辐射等传热方式,其中低压气体的热传导非常复杂,是分析问题的关键。对处于不同隔热措施的真空同心管套内辐射换热和气体导热予以准确的描述,建立了传热模型。并在考虑材料真空放气的情况下,计算了管套的当量导热系数。所用方法和技术可用于空间热物理等领域中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227.
VXI、LXI组合的混合平台和基于LAN开发的软件能满足目前航空发动机试验安全监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28.
大气数据系统是飞机重要的机载系统。本文结合系统原理、工程技术资料和自身维护经验,对A320系列飞机大气数据系统日常维护中的一些常见故障和特殊故障进行分析,给出维护建议,并对系统维护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提示与强调。  相似文献   
229.
饶宇  刘宇阳  万超一 《航空学报》2018,39(1):121418-121418
针对具有气膜出流孔和针肋的双层壁冷却结构内冲击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试验采用瞬态液晶(TLC)热像技术,研究的靶板包括光滑靶板、针肋靶板以及带气膜出流孔的针肋靶板。冲击间距比为1.5,射流雷诺数范围为15 000~30 000。结果表明,针肋+气膜出流孔结构明显改善了下游区域横流的影响,明显提高了传热性能,靶板表面传热分布也更加均匀。相比于平板,当射流雷诺数为15 000时,针肋靶板和带气膜出流孔的针肋靶板端壁表面平均Nusselt数提升幅度最大,分别为6.3%和25.3%。针对双层壁冷却结构内射流冲击传热还开展了数值计算,通过采用SST (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湍流模型计算分析获得了该双层壁冷却结构内的流动和传热特征。  相似文献   
230.
基于N-S方程,针对超声速气体绕0°迎角钝锥流动采用三阶WENO(Weigh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格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熵层的基本流特性。研究给出了边界层及熵层外缘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了其适用性与局限性。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基本流剖面存在"双广义拐点"现象,N-S方程与Euler方程数值结果对比发现,熵层区出现的广义拐点是由熵层区有旋运动引起的,而边界层的广义拐点由粘性作用导致。这是进行流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文章还分析了球头半径与马赫数对熵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赫数越大,熵层区的涡量越大,熵层影响的范围越大;雷诺数对无粘流的特征影响很小,熵层大小随球头半径几乎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